针对性护理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 吕杰 陈雅琪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异常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不良情绪、护理依从性、妊娠指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娩用时、住院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分娩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和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异常妊娠;针对性护理;不良情绪;妊娠指标;不良事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妊娠过程中,产妇容易出现异常妊娠,一定程度上损害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2]。初产妇由于缺乏妊娠经验及相关知识,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分娩过程和对助产工作的配合度。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开展针对性护理,医护工作者可以及时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引导,调整与改善产妇负面情绪,保护母婴健康[3~4]。本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异常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0.12±0.45)岁;研究组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30.14±0.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合理评估产妇异常妊娠情况,并关注产妇在分娩期间的生命体征;及时、合理引导产妇进行妊娠,予以一定的心理疏导,消除产妇的紧张等负面情绪。与产妇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交流,解答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做好对于分娩工作的合理辅助。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向患者说明用法、用量。
1.2.2 研究组应用针对性护理
(1)健康知识宣教: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及时结合异常妊娠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和引导,积极与产妇之间进行沟通,通过健康知识宣教的方式帮助产妇正确了解异常妊娠相关知识,并告知产妇应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护理方法,促进产妇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的提高,提高其护理配合度。
(2)不良情绪疏导: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并充分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产妇摆脱异常妊娠造成的身心阴影。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医护人员应善用鼓励性语言对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3)环境护理工作开展:医护人员应合理营造产妇病房环境,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合理、规范摆放病房物品,定期开展通风消毒,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与分娩氛围。此外,医护人员应积极排除影响病房环境的隐患和因素。
(4)饮食营养护理:分娩会消耗产妇的大量体力,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工作的顺利开展,医护人员应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营养方案,并督促产妇及其家属执行。在具体饮食问题上,建议产妇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蛋和奶等食材,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保障产妇摄入必需的营养,并充分降低饮食对其机体造成的刺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
(2)比较两组不良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示产妇不良情绪越轻微。
(3)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依据产妇表现分为依从、一般依从及不依从。总依从=依从+一般依从。
(4)比较两组妊娠指标:包括分娩用时、分娩出血量以及住院用时。
(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选取满意度量表评估,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6)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自然分娩率比较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依从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见表3。
2.4 两组妊娠指标比较
研究组分娩用时、住院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分娩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见表5。
2.6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受多种因素影响,育龄期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可出现形式多样、复杂的问题[5]。为了促进产妇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医护工作者对产妇的护理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产妇护理服务体系的合理优化与改进[6]。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针对性护理可以考虑到产妇护理过程中的相关诉求,有利于帮助医护人员结合异常妊娠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提升产妇护理的综合质量[7]。从产妇的角度分析,针对性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消除其紧张情绪,提高其在分娩过程中的护理依从性水平[8~9]。此外,产妇可以更为全面地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注,其对于产妇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具有良好的辅助意义。
近年来,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大批医护工作者对于异常妊娠产妇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10]。其中,针对性护理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一致肯定。一方面,在针对性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及时分析产妇的实际诉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解决方案,医护人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护理目标,为产妇护理工作持续推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有利于实现产妇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与合理拓展;另一方面,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做好产妇心理状态的评估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医护人员可以有效促进产妇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产妇健康保障奠定坚实基础。在针对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期间,通过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休养氛围,医护人员可以有效提高产妇护理的依从性,保障产妇整体健康。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产妇可以拥有充沛的体力,提高产妇自然妊娠率[11]。本研究中,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娩用时、住院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分娩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模式对于保障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有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和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与妊娠指标和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邹传梅.胎膜早破和头位难产的相关性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692-1694.
[2] 冯富丽.孕妇年龄与妊娠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7):48-51.
[3] 李媛媛.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异常妊娠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2,28(1):65-66.
[4] 钟贵微.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异常妊娠产妇护理中的作用及对孕妇及胎儿预后结局的改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3):124-125.4.020.
[5] 陈晓妮,徐彩云.异常妊娠怎么办?请试试针对性护理[J].家庭生活指南,2022,38(8):29-30,55.
[6] 洪彩香,陈燕敏,李立英.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73-75.
[7] 王珊珊.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7):33-36.
[8] 陆瑶.综合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6):677-678.
[9] 王晓艳.针对性干预在异常妊娠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1):1727-1728.
[10] 曾李华,刘红芳,刘春杏.1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二次宫颈环扎术后的长期保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131-133.
[11] 陈英,张倩.快速康复护理对宫外孕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6):7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