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孙静岚 周红艳 李亚黎 路孝美 曹怡

摘要:目的 观察住院患者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控组和质优组,每组各200例。常控组根据疾病治疗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质优组在常控组基础上予以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和监测结果。结果 干预7 d后,质优组血流峰值显著高于常控组,平均速度显著快于常控组(P<0.05);质优组左侧、右侧下肢足凹、足跟上方20、40、50 cm周径均显著低于常控组(P<0.05);质优组DVT总检出率为0.50%,显著低于常控组的7.00%(P<0.05),两组PTE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应用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状态并降低住院患者VTE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护理质量;质量指标;优化对策

由于部分住院患者长期卧床接受治疗,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较高,部分VTE患者会因此患上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VTE的预防工作已成为住院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积极提升VTE防控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1~2]。在VTE预防工作中,护士担任评估者、宣教者、措施落实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应不断改进住院患者VTE预防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健康[3~4]。本研究旨在探讨住院患者应用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控组和质优组,每组各200例。常控组男103例,女97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8.48±26.41)岁;BMI:14~36 kg/m2,平均BMI(24.82±10.75)

kg/m2;病程1~25个月,平均病程(18.84±7.78)个月。质优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7.52±26.37)岁;BMI:14~35 kg/m2,平均BMI(24.57±10.39)kg/m2;病程1~26个月,平均病程(18.42±7.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住院≥7 d;首次在我院住院;临床资料完整;无静脉血栓病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素及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无法配合治疗;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中途转诊或死亡。

1.2 方法

1.2.1 常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

根据疾病治疗予以患者输液护理、体征监测、常规VTE护理监测和健康指导等。

1.2.2 质优组在常控组基础上予以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

(1)建立VTE护理专业组。选择国内从事外周血管疾病照护的医生、护士或护理管理者组成VTE护理专业组,包括工作年限10年以上;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小组成员均自愿参加本项目,并能完成VTE护理工作。由VTE护理专业组人员负责护理质量优化工作,提示VTE防控质量水平。

(2)积极构建VTE院内防治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Venous Thromboemlism”“Venous Thrombosis”“Nursing Quality”“ Quality Indicators”等为关键词中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质量”“质量评价”等为关键词中文数据库,了解国内外VTE预防护理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和现状,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寻求研究的理论依据,初步拟定评价指标条目池。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基础拟定提纲,全面了解VTE院内预防的主要内容、工作流程及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等,并对结果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拟定VTE院内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以便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国内10名外周血管相关专业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临床医学专家,运用 Delphi 法对VTE院内预防护理质量筛选和确立评价指标条目。制定专家遴选条件:从事外周血管疾病照护的医生、护士或护理管理者;工作年限10年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研究生学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条目的权重值及组合权重值,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随后,检验VTE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选择国内已开展VTE院内预防的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对构建的VTE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提供支撑[5]。

(3)建立与应用VTE预防的护理质控表。①建立质控表:根据VTE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撰写临床护理质控表,内容包括质控内容、质控方法、质控频次、质控数据的分析等方面。②预试验及专家评定:在高危科室使用新建立的质控表进行质量检查,了解检查表的使用情况,征询专家意见,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修改质控表,制作客观、合理、有效了解临床VTE预防的护理质控表。③临床应用:通过规范质控表的内容、数据收集及分析方式、方法,查看临床VTE预防的护理工作情况,主要评价预防措施质控表的指标,包括VTE预防措施落实率、质控护士质控表格填写正确率、质控护士满意率等方面,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控制日常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监测两组干预前、干预7 d后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记录各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平均值。(2)比较两组下肢周径:观察患者下肢水肿情况,定时记录周径,测量腿围标准以足底为起始点,记录两侧足凹、足跟上(20、40、50 cm)周径,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比干预前和干预7 d后下肢周径数据。(3)比较两组监测结果:记录两组DVT发生情况,采用血管超声确诊深静脉血栓(DVT)情况。同时观察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PTE发生率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7 d后,质优组血流峰值显著高于常控组,质优组平均速度显著快于常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双侧下肢周径比较

质优组左侧、右侧下肢足凹、足跟上方(20、40、50)cm周径均显著低于常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监测结果比较

质优组DVT总检出率为0.50%,显著低于常控组的7.00%(P<0.05);两组PTE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两大类,住院患者VTE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存在致死性PTE,因此DVT和PTE被纳入手术并发症的七大类监控指标中。目前,国家已将院内VTE防治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6~7]。临床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住院患者VTE预防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检查者可以高效、客观和同质地评价临床VTE预防工作的质量,并制定适用于临床工作的质量控制对策,真正提高VTE预防管理效果[8~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7 d后,质优组血流峰值显著高于常控组,质优组平均速度显著快于常控组(P<0.05);质优组左侧、右侧下肢足凹、足跟上方(20、40、50)cm周径均显著低于常控组(P<0.05);质优组DVT总检出率为0.50%,显著低于常控组的7.00%

(P<0.05),两组PTE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可有效防控住院患者VTE,应用效果可靠,可有效降低VTE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住院患者应用VTE预防护理质量优化对策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状态并降低住院患者VTE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晏蓉.基于证据的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

[2] 李从珏,许晶.专科护理小组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22,22(23):2076-2078.

[3] 黄柳娟,叶玉敏.基于护理程序的全面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效果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30):244-248.

[4] 植艳茹,李海燕,陆小英,等.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军事护理,2022,39(10):57-60.

[5] 宁艳婷,刘富德,丁俊琴,等.骨科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118-2124.

[6] 朱冬梅,张家雄,刘贻尚,等.PDCA循环管理在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9):176-178.

[7] 黄淑燕.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LEDVT风险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5):139-141.

[8] 刘文丽,徐令婕.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应急处置[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9):27-29.

[9] 植艳茹,李海燕,陆清声.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6):17-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