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黄文慧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康复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综合护理;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
据不完全调查,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是会对女性健康、生活质量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保守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有限。因此,手术治疗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式,能够直接切除病灶,避免病情复发[2]。但手术治疗后,患者容易产生负面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并发症等,影响患者预后效果[3]。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仅关注患者病情,还会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并从多方面、多维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4]。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31~45岁,平均年龄(47.5±3.1)岁;肌瘤直径2~14 cm,平均肌瘤直径(7.6±1.4) cm。观察组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48.1±3.4)岁;肌瘤直径2~13 cm,平均肌瘤直径(7.3±1.7) cm。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
详细流程如下: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遵医嘱带领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指导患者术前12 h禁食、禁水。将导尿管置入后等待手术。手术完成后,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用药,并使用正向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
1.2.2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手术开始前24 h,对患者进行术前随访,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主动向患者介绍子宫肌瘤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说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做好肠道准备、皮肤准备。
(2)术中护理: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配合主刀医生,并做好麻醉及其他工作。若发现患者存在心率过速、呼吸异常等情况,及时告知主刀医生,并配合进行处理。手术期间,做好保温护理,以免造成低温刺激。
(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通过体位护理、镇痛泵等方式减轻疼痛。加强管道护理,避免出现输液管和导尿管的折叠、脱落等情况。每日定时为患者翻身或变换体位,避免出现压疮或下肢深静脉。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可能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促进胃肠道蠕动。
(4)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家属分发健康手册,嘱咐患者和家属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机体允许的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术后3个月内严禁负重锻炼,加强切口护理,一旦出现出血、红肿等情况,及时入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详细记录每位手术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将记录结果进行比较。
(2)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指的是术后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度较高,无抗拒情绪;一般依从指的是术后患者在家属劝导下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措施,情绪较为稳定;不依从指的是术后患者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后续治疗难以进行。
(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估:采用汉密尔顿自评量表对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分为焦虑情绪(SAS评分)、抑郁情绪(SDS评分)。两个量表的评分临界值均为53分,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负面心理越严重。
(4)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发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给所有患者进行访问,其结果分成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见表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子宫肌瘤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腹腔镜手术主要是利用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5]。但是,由于缺乏疾病、手术相关知识,大部分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与术后康复[6~7]。因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用于子宫肌瘤手术过程中,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综合护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能够从心理、身体和生理等三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帮助,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8~9]。与其他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优势在于其护理措施的制定均基于患者需求,且此种护理模式更为科学、有效。综合护理模式将患者的感受放在护理第一位,高度重视患者需求[10~11]。此外,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可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知识,进而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并养成健康习惯,正确排解自身负面情绪[12~13]。综合护理干预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躯体化状态,加快病情转归速度,最大程度上减少临床不良事件产生,获得更多患者及家属的认可[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好于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康复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黄莉红.全面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与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22,8(24):75-78.
[2] 赵艳霞,刘瑞玲.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0):177-179.
[3] 杨海生,赵培培,李昱橦.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子宫肌瘤切除术负面情绪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3):119-121.
[4] 黄志蓉.子宫肌瘤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7):69-71.
[5] 史军艳,蒋晓娟.心理支持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91-93.
[6] 周琰.全面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6):168-169.
[7] 刘艳春.全面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应用效果及相关时间指标分析[J].系统医学,2020,5(4):165-167.
[8] 梅剑娟,徐月,匡亚韵,等.全程中医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5):113-116.
[9] 康忠香,李瑞玫,冯丽萍,等.健康教育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6):206-208.
[10] 江佩吟.综合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5):178-179.
[11] 廖衰英.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16):145-147.
[12] 刘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4):106-108.
[13] 蔡丽玲.综合护理对改善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预后效果的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2):45-47.
[14] 李桃苹,黄庆慧.5A护理模式结合连续细致化护理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2,41(7):174-17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