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樊尚萍
摘要:目的 分析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药品管理、用药情况、药品基本知识和药品不良反应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的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安全用药知识掌握度和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医养护一体化模式;自我护理能力;安全用药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养老护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1~2]。然而,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质量不佳,优质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有限。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3]。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措施,通过为患者提供家庭签约医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从而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4]。本研究旨在分析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8.86±6.05)岁,体重45~72 kg,平均体重(60.05±7.60) kg;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11±2.35)年;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9.06±6.11)岁;体重44~72 kg,平均体重(60.88±7.54) kg;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54±2.31)年;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家属对本次统计目的知情同意;意识清晰,而且可以回应;近半年内居住地未改变。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心脏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不能正常交流;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时家访;在老年人检查时,遵医嘱做好用药指导;指导老年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嘱咐家属多关心、鼓励老年人;口头告知老年人与家属日常注意事项等。
1.2.2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养护一体化模式
(1)收集老年人基本资料:了解其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等,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收集老年人联系方式,了解其病情、应用的药物等。与老年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其心理状态加以分析、评估,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2)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常见老年疾病的发生原因、危害,向其介绍用药前的注意事项管理。对于出现负面情绪的老年人予以一定的心理疏导,引导其倾诉不良情绪。结合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交流。告知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为老年人建立线上平台:如身边医生APP、微信群等,邀请家属加入群聊或关注相关平台,定时为老年人推送慢性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等。
(4)健康宣教:发放健康管理手册,嘱咐家属规范记录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病情变化情况,如定时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定时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定时监测冠心病的心率等。邀请专家定期开展老年人慢性疾病知识的健康讲座。做好同伴教育,邀请病情控制效果较好的老年人分享自身经验,分享疾病的特点、预后效果,强化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结合不同疾病的病情,指导家属正确的用药方式与行为。对老年人进行持续性的随访服务,结合老年人一般资料分析其病情、用药情况、是否出现不适症状等,鼓励、肯定遵医嘱行为良好的老年人与病情控制效果较佳的老年人。与病情控制不佳的老年人共同探讨原因,并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应用良好的语言形式及内容对老年人开展简单的心理评估,疏导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应用ESCA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我责任感,分值为0~172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高。
(2)比较两组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应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药品管理、用药情况、药品基本知识和药品不良反应,每项分值为0~5分,分数越高,说明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应用GQOLI-74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躯体功能,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满意为91~100分,较满意为70~90分,不满意为<70分。总满意=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药品管理、用药情况、药品基本知识和药品不良反应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11例、较满意28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满意15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为77.50%。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慢性疾病的治愈率较低,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且会提高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同时,目前我国的家庭养老功能较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且医疗费用高,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5~6]。因此,增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非常有必要。
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用于社区老年人护理中可以将社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护理等进行家庭化,并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以护理人员为主流,拓展日间照料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7]。同时,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定时为老年患者翻身、擦拭身体,定期对老年患者开展家庭随访护理、保持联络,从而告知其病情的实际情况。由于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治疗、护理和养老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因此,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下,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且定期随访有助于控制老年人疾病发展,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年人生活质量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8]。此外,医养护一体化模式还能通过科学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布局,提高老年人的就诊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体现惠民、利民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的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安全用药知识掌握度和生活质量,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崔子红.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5):145-147.
[2] 刘小凤,朱葛勤.医养康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23(2):105-107.
[3] 徐翠,杨雅琳,张倚玮,等.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4):2284-2289.
[4] 包敏,徐康,王一兵.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3):183-185.
[5] 王业霞.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236-237.
[6] 宋光蕊,杨学会,刘霞.医养康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59-62.
[7] 陈小杭,钟文娟,向双琼,等.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内容量表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8):3546-3552.
[8] 李善霞,孙志成.太极拳联合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身心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5):7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