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作者: 谈园园 纳菲菲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用于脑梗死恢复期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
关键词:脑梗死;穴位贴敷;康复效果;改善效果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严重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治愈性难、危险性高、致残及致死率较高等特点。脑梗死患者通常伴有神经功能缺损,在疾病恢复期,患者生理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及能力明显下降[1~2]。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是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中药穴位帖敷,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改善[3]。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36±3.79)岁;病程8~26 d,平均病程(16.85±2.91) d。观察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4.47±3.84)岁;病程7~27 d,平均病程(16.96±3.01) 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颅压、纠正电解质平衡、口服阿司匹林以及静脉注射血塞通等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的预防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30 d的护理治疗,前15 d为护理I期,后15 d为护理II期。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1)基础护理。遵医嘱按指定剂量定时对患者给药,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的宣教,让其正确了解自身病情及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积极给予其心理疏导。保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病房内温湿度调节至舒适水平,地面保持干燥。严格禁酒、禁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其翻身,嘱咐家属为其擦拭皮肤,防止发生压疮。
(2)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摆放科学体位,2 h翻身1次,在患侧处垫软枕,提高其舒适度。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肩肘等部位的主动锻炼。如果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可适当进行起坐训练,20次/d。让患者侧卧位身体缓慢移至床边,自主坐起或协助坐起;根据病情改善程度,可逐渐过渡为站立训练,30 min/d。对于恢复良好者,可在机械助力下进行步行训练,40 min/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
基础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取细辛、白芷、制川乌、制南星、吴茱萸、浮萍以及马钱子等中药材,精细打磨成粉末状,过筛留用。将中药粉末与姜汁、醋按照1:1的比例混合成糊,制成穴位贴,规格为0.3 cm×0.2 cm。于患者患侧取穴(注:以两组为宜),每天交替帖敷。穴位选择:以血海、太冲、合谷、曲池以及足三里为一组;以风市、血海、太冲、伏兔、手三里以及外关为另一组。穴位贴敷前,保证患者皮肤干燥、未破损,进行试敏,未发现异常后再进行贴敷。穴位贴敷后,切勿覆盖穴位贴,贴敷时间为4 h。贴敷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为患者肢体保暖,观察贴敷部位的皮肤有无出现水泡或红疹,如有发现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偏瘫症状基本痊愈,肢体肌力改善程度4~5级,可以自主独立行走,可生活自理,病残度为0级。有效为偏瘫症状显著改善,肢体肌力改善程度2级,部分生活可自理,可独立缓慢行走,病残度为1~3级。无效为偏瘫症状未改善,其他方面均为好转。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通过 NIHSS评分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包括语言、面瘫、感觉、视野、凝视及意识等方面,分值为0~4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3)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通过 FMA 评分评估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包括关节平衡、活动、肢体功能以及肢体感觉等方面,分值为0~4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良好。(4)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通过 ADL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澡、如厕、穿衣、行走以及吃饭等方面, 分值为0~6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大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供,发病时血供突然骤停或明显减少,脑部组织无法得到血氧而引起的脑梗死,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坏死[4]。脑梗死具有突发性,患者致残、致死的风险性较高。同时大部分患者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认知、肢体以及语言等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影响。由于脑梗死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具有可塑性,因此,在脑梗死恢复期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康复效果的改善程度[5]。
常规护理干预中,康复训练加强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免其长时间卧床而并发关节变形、痉挛等症状。但是由于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年龄偏高,且受病痛折磨,长时间卧床,很难坚持锻炼,且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其康复效果的改善。因此,临床应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康复干预方法,改善患者康复效果[6]。
脑梗死在中医理论中被归属于是“中风”范畴,通常是因为痰经阻络、肝火旺盛、本虚标实、气虚血亏以及肝肾不足等因素所致,患者表现为行动、言语不利。同时患者长时间卧床修养,导致经络瘀阻、气虚血滞等症状更重[7]。中医施治应以祛风扶正、平衡阴阳、降浊醒脑、活络通经为主,以利于提高机体血运,增强机体各项功能。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各种中药材打磨成粉末状,调和制成中药贴,贴敷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中药可以通过穴位渗透至经络,再将药效传输至机体各脏器,对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确切效果[7]。此外,穴位贴敷是纯中药组成的外用药物,对患者肠胃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刺激,经经络吸收,局部血药浓度良好,且无创无痛,可以有效促进气血运行,修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9~10]。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I期、II期,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干预,通过穴位交替贴敷,调和阴阳,刺激、疏通经络,能明显改善患者偏瘫症状,促进机体各项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启莲,张来燕,罗颜.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1,6(10):108-111.
[2] 相秀凤.中医特色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84-5185.
[3] 苏如顺,陈建芬,周丽.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分析[J].系统医学,2019,4(3):144-146.
[4] 沈文英,王丽华.足下垂护理鞋具联合穴位按揉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J].护理学杂志,2020,28(9):79-81.
[5] 黄涛,李广兴.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塞患者CD62p和D-Dimer表达以及ADL和NIHSS 评分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2,23(10):2665-2667.
[6] 张晨,王彩铃,张双.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10):154-155.
[7] 李海艳.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总结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1):224-225.
[8] 汪克丽.综合医院康复科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辨证施护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5(5):139-142.
[9] 李超.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6(16);255-256.
[10] 李丹.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0,7(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