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 罗东霞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PG、2 h PG和HbA1c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MA、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其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血糖;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二者互为关联[1]。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高血糖,患者发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与干预,高血糖病变可诱导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低灌注,显著提高患者脑梗死风险,从而使其罹患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不仅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临床上针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疾病进程,但是部分患者会发生残余肢体功能障碍或者运动障碍,且血糖水平控制较为有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早期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倡在患者发病早期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控制血糖,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5.21±2.51)岁;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糖尿病病程(6.61±0.85)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5.14±2.48)岁;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糖尿病病程(6.56±0.8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此外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无精神障碍,认知功能正常;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正常配合干预;征得研究对象本人及家属同意,配合医生且依从情况好。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病理组织检查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中途转院或者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监测患者身体状况,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预防患者发生意识障碍,观察有无面色苍白情况;予以患者皮肤护理,协助其定时翻身;营造良好环境,保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等。
1.2.2 观察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
(1)早期血糖管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食用植物油,禁食动物脂肪。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引导其使用经舌运动方式让食物到达舌后根位置。合并严重吞咽困难患者,经鼻饲喂养,维持机体所需营养,满足其能量需求。每天监测4~6次血糖,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夜间出汗、心肌和认知障碍等情况,若出现以上异常则停止控糖的干预,并且及时纠正低血糖。
(2)早期感染防控。由于机体抵抗力差者容易出现感染,可引起应激血糖指标升高,加重患者病情。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者的基础干预,如注意清洁瘫痪侧的颊黏膜,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口腔及避免口腔感染;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于骨突出部位按摩预防压力性损伤情况;做好患者的导尿护理并且保持其外阴清洁,按压患者膀胱便于排尿等。
(3)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早期锻炼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告知其训练时间以及内容、训练期间监测生命体征的意义及方法等。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具体包括:1)Bobath握手。嘱患者放松肩胛部位,缓解其上肢痉挛,使患者被动活动手关节,并进行肩关节无痛活动、感觉关节运动点。2)桥式运动。嘱患者平躺,屈曲双腿,双脚踩地,臀部先抬高、后放下,训练期间切忌憋气并充分伸髋。3)关节运动。关节被动活动,避免患者发生肢体挛缩畸形或肢体僵硬,从被动活动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锻炼。4)坐位练习。嘱患者尽快进行床上坐立练习,应用健侧足推动患足,将双腿移动至床边。协助患者躯干直立并且维持左右侧的平衡,屈曲膝关节或伸直膝关节。5)站立与步行训练。应用语言、肢体等方式鼓励患者早期站立,强化肌力以改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还可靠墙站立予以平衡训练。早期行走采取三点支撑法,评估下肢肌力,恢复后逐渐转为自主行走。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标本,借助血糖监测仪,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水平。(2)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应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主要包括上肢、下肢两项内容,FMA分值为0~100分,得分与患者运动功能成正比;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包括物质生活、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等方面的内容,QOL分值为0~100分,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和安全管理等项目,分值为0~100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MA、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PG、2 hPG和HbA1c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由于疾病之间可相互影响,合并疾病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病变予以相应的干预及指导。临床上,在积极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疾病、改善其症状的同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控制患者血糖指标、改善其脑梗死病变情况。此时,应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由于护理措施存在滞后性及缺乏针对性,无法在合理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对于改善其的病情效果不佳。随着护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提倡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也提出早期干预病变的重要性,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PG、2 h PG和HbA1c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将人作为护理核心,通过早期饮食、运动及心理方面的干预,为患者提供科学、完善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改善其的饮食结构,使得患者合理饮食,不仅可以满足其机体的营养及能量需求,还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此外,在早期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指导,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并合理用药,从而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改善其病情,故干预效果较好[5]。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MA、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运动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包括经桥式运动、关节运动、坐位练习、站立及行走训练等,能够让患者逐渐了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提高自身运动功能,改善其疾病症状。同时,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关注其心理方面的需求,使得患者真正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使病情得以控制,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菊.早期心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0):176-177.
[2] 叶爱华.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23):139-140.
[3] 王艳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3):234-235.
[4] 吴瑜玲.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2189-2191.
[5] 蒋玉利.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综合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