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 王瑛 袁佩华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显著缓解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术后并发症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且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短的手术。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高,但该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护理不当,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因此,加强对宫腔镜电切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更重视人性化护理理念,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康复周期[2]。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3.50±3.20)岁;异常子宫出血13例,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肌瘤9例;观察组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2.60±3.00)岁;异常子宫出血12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子宫肌瘤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宫腔镜电切术指征;临床资料齐全;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心脏病、肝肾疾病;传染性疾病;妊娠、哺乳期女性;宫腔镜无法进入宫底、子宫屈度大;生殖道急性感染;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沟通障碍;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肠道、阴道检查,将扩张棒放置在宫颈位置,让患者维持膀胱截石位,将消毒铺巾铺设好,创建阴道通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等。
1.2.1 观察组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
(1)术前护理:阴道患者完成尿常规、白带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患者。详细向患者介绍宫腔镜电切术优势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稳定情绪有利于其自身的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术后运动、饮食方案。提醒患者术前6 h禁饮、术前8 h禁食,并做好阴道清洁、消毒。
(2)术中护理:积极与患者保持沟通,给予其支持、鼓励。将患者调整为膀胱截石体位,腿架高度保持在30 cm以下,双腿分开角度调整为110°~120°。将装有仪器的推车放在患者两腿支架外侧,以便医生能更清楚地观察患者情况。把电烧器负极片放在患者肌肉丰厚的位置,确保与皮肤完全接触,以免出现烧伤,一般以臀肌、大腿外侧肌为主。消毒患者会阴部位,调整各种仪器,仔细核对手术用品,确认仪器性能是否正常。扩宫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意识、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幅度,一旦其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打开膨宫器时,应注意压力控制在150 mmHg左右,流速控制在200~260 mL/min,注意膨宫液灌入、排出是否顺畅。注意检查灌洗液,并进行及时更换,更换灌洗液时注意避免空气进入。每次灌注量应保持在可以看清输卵管开口、宫底为宜。选用5%GS溶液即非离子等渗溶液,以免电切时对患者造成伤害,而膨宫液可以将宫腔扩大,有助于提高手术视野清晰度,也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手术过程中,注意使用电视屏幕监测,结合患者情况合理调节电刀强度。一般情况下,电刀强度保持在70 W~90 W,电凝功率保持在40 W~60 W。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平稳。
(3)并发症预后:空气栓塞,将膨宫压力降至100 mmHg以下。水中毒,可以把出水管口放至刻度容器,密切观察电切灌洗液出入量,控制在1 500 mL以下。灌洗液入出量之差一旦超过1 000 mL,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情况,需要停止手术,并尽快为患者补充钠盐以利尿脱水。出血预防,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脉搏和血压,一旦发现其出现出血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患者膀胱过度充盈,及时对其进行导尿,以免出血。如果患者伤口出现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低钠血症,在宫腔镜电切手术中静脉吸收葡萄糖溶液进入血液后,会导致患者血容量增加,一旦血容量过度增加,就会导致低钠血症。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患者子宫内部压力,把握手术时间,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减慢的情况,应及时检查其血钠指标,补充钠离子。静脉栓塞,加强患者下肢护理,使其肢体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避免栓塞。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临床医生进行处理。
(4)用药及复发预防: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患者子宫内膜,并妥善对其病情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对患者监督患者用药,切勿出现漏药、错服和误服等情况。因此,术后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5)出院护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为了预防其在出院后发生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时加强健康宣教,提醒其做好抗菌消炎处理,出院后1个月内不要盆浴、禁止同房,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抗炎药物,提醒其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水中毒、空气栓塞、尿路感染、术后流血量大等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别使用SAS、SDS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护理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总分为0~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1~79分为基本满意,0~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4。
3讨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且手术不会破坏子宫完整性,能保护子宫功能,患者预后效果也更好。宫腔镜电切术常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异常子宫出血等疾病的治疗,借助宫腔镜进行手术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盆腹腔结构,因此手术成功率也更高。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担心手术风险,治疗配合度较低[3]。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结合不同阶段、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术前,护理人员准备好手术仪器,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其心理情绪状态,详细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安抚其紧张情绪,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其配合度[4];术中,护理人员和医生紧密配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通过熟练的操作给予患者更多安全感,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湿度,保护患者隐私,提高其舒适度。此外,做好水中毒、空气栓塞、尿路感染、术后流血量大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赵兰英.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127-129.
[2] 陈朝.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电切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33-34.
[3] 陈素文,林碧绿,彭幼.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降低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J].华夏医学,2018,31(3):94-97.
[4] 苏文霞.针对性护理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8):181-182.
[5] 胡晓琴.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