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何灿

摘要:目的 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应用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结直肠癌;正念减压疗法;术后化疗;满意度

结直肠癌是一种典型恶性肿瘤疾病,需经手术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造口手术的比例为20%~25%左右[1],患者造口术后的排便功能、社会功能等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进而引起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此外,术后长期化疗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感受,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因此,临床在对患者治疗、常规护理的同时,需辅以适宜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其身心健康[3~4]。本研究旨在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0.35±1.58)岁;结直肠癌分期:Ⅰ期19例,Ⅱ期12例,Ⅲ期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0.19±1.62)岁;结直肠癌分期:Ⅰ期17例,Ⅱ期14例,Ⅲ期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符合化疗治疗条件;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化疗不耐受;化疗药物过敏;癌细胞扩散;中途退出或死亡;重要脏器功能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

给予患者一般性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用药指导等,并告知其日常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疑问,并适当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

1.2.1 观察组应用正念减压疗法

(1)第1周: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正念减压疗法的基础内容,待其掌握正念理论内容后,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坐位、体位,维持背部放松,以专注的精神进行冥想和正念内省。同时引导患者开展正念饮食,确保其专注度,提高患者敏锐度。

(2)第2周:护理人员向患者进一步阐述正念减压疗法下的八种正念态度,给予其一定的框架认知,然后指导患者行正念呼吸锻炼。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练习的初期阶段大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其正念,语气、态度应保持诚恳和亲切,切忌批评患者增加其心理负担,逐步将患者注意力拉回至正念对象。

(3)第3周: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STOP练习下的停止、呼吸、察觉、继续等详细内容,引导其主诉家庭正念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需重点观察患者在正念练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焦虑、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并帮助其正视自身情绪变化、树立积极的练习态度并掌握自我压力的有效释放。

(4)第4周:该阶段下,患者可掌握自身情绪变化的识别和调节,护理人员应将护理重点集中在身体扫描方面,引导患者更加关注自身的中性感觉,并告知其随着身体扫描的进展,微妙感觉会越来越多,应以更专注的态度实现有效的正念减压练习。

(5)第5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始进行正坐下的正念减压练习,以正念呼吸练习作为开始,逐渐向感觉、身体、情绪、声音、思维等方面进行过渡,形成无选择觉察后引导患者自由感受,且护理人员不得干涉其自由感受,以此帮助患者更好地消除负面思维,形成良性思维模式。

(6)第6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瑜伽练习,受瑜伽练习过程中牵拉动作的影响,大部分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应保证瑜伽练习的循序渐进,从小幅度动作开始,逐渐向大幅度、规范性动作过渡,如患者感受到明显疼痛,可立即停止瑜伽练习,并行坐位正念减压练习,以此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身心舒适性。

(7)第7周:护理人员引导患者维持舒适体位后,以导语帮助患者跟随冥想练习的方式发现自身存在的焦虑、压力和不安等情绪,觉察并确认感受后,嘱患者不可对其进行过度分析,应以主动调节和疏导为主,帮助患者以更好的状态主动探寻情绪变化。

(8)第8周:护理人员定期指导患者对过往正念减压练习进行回顾分析,从中汲取经验和方法,并帮助患者找寻更适合自身的正念减压练习方法,在日后能够随时随地完成自主正念减压,将其融入生活,实现患者消极情绪和思维的切实改善,从而改善病症,提高生活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负面情绪包括抑郁、焦虑。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值为0~41分,0~4分为无抑郁,5~10分为偶有抑郁,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度抑郁,31~41分为重度抑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方法,总分80分,0~20分为无焦虑,21~35分为轻度焦虑,36~55分为中度焦虑,56~80分为重度焦虑。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评估,包括主观睡眠质量(4分)、睡眠潜伏期(2分)、睡眠持续性(3分)、习惯性睡眠效率(3分)、睡眠紊乱(3分)、使用睡眠药物(3分)和日间功能紊乱(3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等内容,各项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科室自制《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0~57分为不满意,58~85分为基本满意,>85~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会对患者身体负担、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均带来极大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抵触治疗、抗拒治疗等严重情绪,不利于术后健康和安全的维持。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有必要。目前,临床上常应用一般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护理,但护理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固化,对患者心理情绪、主观想法及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致使其在严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难以维持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严重下降[5]。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发展,正念减压疗法逐渐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化疗患者中,以8周为一个护理周期,符合佛教“八正道”理念,即“正见一正思维一正语一正业一正命一正精进一正念一正定”,强调在不带批判且有意识的觉察下观察患者自身情绪、思维、身体感受和周边一切,引导其在感受痛苦的当下以积极心态面对痛苦、调节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感受生命活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正念减压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唐健雄,顾岩,李绍春.造口旁疝诊断和治疗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7):730-733.

[2] 汪爱茹.中青年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2):93-97.

[3] 吴巍,马冰,张於,等.中老年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2):1460-1464.

[4] 王静,庞冬,高赫,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影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15(1):65-70.

[5] 刘京,朱蓓,魏青,等.肠造口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抑郁和疲劳对生活质量的主客体效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4):313-3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