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包茎治疗与预防进展

作者: 阳健 刘思霞

摘要:小儿包茎属于临床常见病,当前治疗小儿包茎的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差异。本文对包皮生理功能及包茎危害进行分析,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包茎的方法,并分析包茎预防措施,为小儿包茎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包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预防

包茎通常是因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包皮畸形,属于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学龄儿童中比较多见。由于包皮口比较小,阴茎头被包皮紧密包裹,使尿道口被遮盖,无法翻转将阴茎头露出[1]。小儿包茎可以通过手术方式与非手术方式治疗,也可以进行积极预防[2]。

1包皮生理功能

包皮作为男性外生殖器解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可以保护阴茎头。胚胎第8周开始出现包皮,并在16周发育生长至阴茎前端,龟头与包皮内板黏连,直至24周,龟头与包皮的黏连开始逐渐分离。从组织学结构分析,包皮最内层为黏膜,之外为固有层,然后是肉膜肌层,再是表皮层,最外为表面上皮层。

伴随小儿年龄增长,机体生长发育,包皮将会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阴茎头、包皮之间部分细胞逐渐变平,再聚集呈球形,由多层细胞组成,处于中央位置的细胞因营养不足而死亡,进而形成一个被死亡细胞充斥的空间,多个空间融合,在阴茎头、包皮间形成新的空间,进而实现阴茎头、包皮的分离,二者的分离率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小儿包皮生理功能的研究尚缺乏文献支持,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具备一定生理功能,若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实施包皮环切处理,将会破坏其生理功能,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如尿道口狭窄、包皮过短、包皮口狭窄等。

2包茎危害

对婴幼儿来说,包茎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新生儿尿路有特殊性,输尿管、肾盂比较宽,同时输尿管管壁的弹力纤维、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存在较大的弯曲度,容易扭转、受压,因此容易因尿潴留而导致感染。新生儿输尿管与膀胱的连接部位瓣膜机能较弱,如果膀胱充盈压力增加,使得尿液向上反流,进而导致感染,尤其是包茎男婴会出现污垢积聚的问题,容易导致上行感染现象。

对小儿来说,包茎会对其阴茎发育产生影响,因包皮紧密包裹龟头,会束缚阴茎的发育,导致患儿阴茎的直径、长度均低于正常水平。相关研究指出,阴茎发育不良的青壮年中,67%患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由此可见包皮过长或包茎会对阴茎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现阶段,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加上家长的宠爱,肥胖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也使得14岁后阴茎短小的儿童数量也随着增加,大部分阴茎短小儿童存在包茎问题。包茎容易引起尿道口炎症,即便痊愈也会导致尿道口狭窄的问题,影响排尿的顺畅性。另外包茎会使阴茎头长时间受到包皮包裹,包皮下藏污纳垢,在长时间刺激作用可能会导致阴茎癌,同时包皮过长也会使得冠状沟长时间受到污染,容易导致尿道炎、包皮炎,使得阴茎发育不良、短小畸形,甚至会导致肾脏疾病。

3包茎非手术治疗

3.1 手翻转法

针对小儿包茎,单纯手法复位无需特殊医疗器械,操作简单,一只手按住龟头,另一只手使向阴茎底部对包皮外口进行分离,将龟头、冠状沟暴露出来,之后涂抹抗生素药膏。相比于血管钳扩张,手翻转法可以更好地掌握分离力度,保护阴茎不受损伤,且经过医生指导,家长也可以在家操作,方便推广。但若包皮水肿严重,应做好消毒处理,预防包皮嵌顿。如果包皮较厚,包茎并伴随瘢痕形成,则建议实施包皮环切术治疗。手翻转法适合2~12岁的患儿,8~10岁的患儿治疗效果更佳。

3.2 血管钳扩张法

血管钳扩张法是利用血管钳阔开狭窄包皮,通过蚊式钳沿着阴茎头边缘向包茎内插入,之后利用其前端顿头将黏连带向不同方向扩张,持续4~5 min,直至阴茎头显露,对包皮污垢进行清理,术后用碘伏对阴茎头进行清洗,再用环形胶带予以固定,时间为1~3 d。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可以避免创伤、麻醉的影响。如果包皮口外板相对较厚,瘢痕包皮则应实施包皮环切术治疗。

3.3 爱阔尔达包茎畸形扩张器法

爱阔尔达包茎畸形扩张器法是利用包茎矫形器进行处理,对顶端距离进行调整,以扩张包茎口,持续3~4 d,可以降低包茎分级。相比传统包皮扩张法,此种方式可以减轻疼痛,避免术后水肿与复发,同时术中可以联合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减轻疼痛,提高患儿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但此种方式对包茎严重的患者来说扩张不彻底,效果一般。爱阔尔达包茎畸形扩张器有扩张不充分的情况,手术之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同时可能伴随术后包皮水肿现象,尤其是度分级比较高的患儿越可能会出现术后复发的问题。同时爱阔尔达包茎畸形扩张器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先将包茎阔开一定距离,建立工作通道,需要血管钳扩开,将会降低患儿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其术后水肿发生率。

3.4 气囊导管扩张法

首先让患儿选择平卧位,再悬空滴入麻醉液,维持4~5 min,再用分离针将阴茎头、包皮黏连部位分开,在分离后的包皮囊中放置气囊,再注入气体,注意稳固包皮口与皮囊,使皮囊充气并涨开,分离黏连带,重复2~3次,直至可以翻出龟头。有研究指出,在气囊导管扩张1 min之后可以通过手法分离可以实现彻底分离效果。气囊导管扩张法适合在4~12岁患儿中与应用。相比于其他方式,此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时间短,但对包茎严重、存在纤维环狭窄、炎症严重的患儿来说,此种方式需要反复多次扩张。

3.5 水囊导管扩张法

水囊导管扩张法类似于气囊导管扩张法,将囊内充气改为注水,利用水囊扩张撑开黏连,相比于气囊法,水囊法的受力更为均匀,可以避免龟头受损,而且方便掌握扩张程度。但扩张器标准并未统一,同时多数为自制仪器,所以此种方式尚未得到普及。

3.6 类固醇激素法

类固醇激素法最初出现在1993年,有学者报告通过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方式对小儿包茎进行治疗,且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方式是在轻微牵引作用下由父母握住包皮,并在包皮上薄薄地涂抹一层类固醇乳霜,每天2次,早晚各1次,虽然效果良好,但在实际用药上存在一定争议。据相关研究指出,中度至高效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可以有效治疗小儿包茎,同时已经提出了用于治疗小儿包茎的不同种类的局部类固醇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莫米松、曲安奈德、倍他米松以及氯倍他松等。但有研究指出,尽管局部类固醇激素法能够有效治疗小儿包茎,但类固醇激素的种类不同,其所对应的用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4包茎手术治疗

4.1 传统包皮环切术

传统包皮环切术是包茎治疗常用方式,先对患儿常规消毒并麻醉,通过血管钳将阴茎背部及系带部位包皮夹住并提起,在阴茎背部与冠状沟相距0.5 cm位置斜向剪切,至阴茎腹侧与冠状沟相距0.8 cm位置,之后电刀止血,对内外板缝合,再用弹力绷带予以包扎。该术式技术成熟,但术后也容易出现并发症。

4.2 包皮成形术

相比于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成形术可以有效避免瘢痕的形成,可以更好地保留包皮,或包皮保留失败条件下实施包皮环切术。包皮成形术包括很多种类型,如Y-V成形术、Z成形术、背缝成形术、腹部缝合成形术、三切口成形术等。

Y-V成形术属于包皮保留术式,先行局麻;之后在包茎外层做切口,形成竖直的4个纵向均分切口,每个切口1 cm左右,直至狭窄远端,将龟头露出;之后从阴茎内层向切口延伸,直至阴茎沟,锯齿V形切口,经纵向切口,形成倒Y形;再用角针在阴茎底部固定皮瓣尖端,用4/0肠线缝合,固定过长包皮。相比于其他缝合方式,此种方式可以避免血肿,因利用缝合线可以控制龟头压力。但此种方式需要做4个切口,对医师技术要求比较高。

Z成形术是先将瘢痕性包茎环切除,做圆形切口,在3点、9点方向做侧翼,确保尺寸相同,翻转包皮,用6/0或7/0肠线交叉缝合,双侧以Z形固定包皮,使其对称。此种方式更加美观,但会延长手术时间,所以对手术经验及技术要求均比较高。

背缝成形术相比其他成形术操作简单,首先用解剖刀在过长包皮背侧做纵向切口,将狭窄纤维环完全切开,翻转包皮,暴露龟头,再缝合切口,术中注意控制好麻醉方式,注意切口长度。

腹部缝合成形术类似于背部缝合成形术,属于其变体,主要是切口部位不同,在腹部做切口,可以保证美观性。

三切口成形术中,先缩回包皮,暴露狭窄环,之后按照狭窄环方向向下,直至内皮膜层,做3个纵向切口,露出龟头,将冠状沟区域黏连分离,清洁龟头,用5/0缝线缝合,第一缝线对阴茎干背侧切口进行缝合,之后对左右2个纵切口进行缝合,形成倾斜缝线,且相互平行。此种方式虽然效果确切,但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

4.3 包皮环扎术

包皮环扎术属于特殊包皮环切术,先行局麻,之后通过血管钳对黏连带扩开,对包皮垢清除,翻出龟头,再取适合塑料环,将其置于与冠状沟相距0.3~0.5 cm位置,再用弹力接扎线缠绕几圈。上环操作有一定差异,可利用内外环相扣的方式对包皮固定,无需扎线。相比于传统报包皮环切术,此种术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无需缝合,可以减轻心理刺激。另外,利用扎线或内环外的方式挤压,可以使过长包皮逐渐因缺血而坏死并脱落,此种方式可以使包皮伤口更加完整。但塑料环脱落需要较长时间,通常为10~26 d,在此期间患儿生活不便,而且取环还会产生疼痛。

4.4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可以将切、缝结合起来,避免缝合。首先局麻,用血管钳对局部黏连分离,将龟头暴露,再用血管钳将系带夹住、提起,再取两把血管钳夹住3点、9点位置,置入钟罩,对包皮长度调整,并固定钟罩,旋入吻合器,契合后将保险扣取下,再握合吻合器,至出现咔声,持续30 s,之后将旋钮旋出,将器械取出,术后包扎即可。此种方式有利于创面愈合,疼痛较轻,但手术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

5包茎预防

在新生儿期,阴茎头、包皮基本处于融合状态,此时包皮仅为狭窄开口,对整个阴茎头进行包绕,无法伸缩。伴随医学技术发展,对小儿包茎的预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小儿包茎予以早期干预,可以实施包茎健康教育,并配合开展简易手法,对包皮口进行扩张,并使包皮口内外保持清洁状态,对包茎愈合有促进作用,避免阴茎头包皮炎出现,同时也有效避免尿路感染现象的出现,降低手术使用率,避免瘢痕形成。另外,预防包茎可以从新生儿开始,让家属进行包皮的牵拉与翻转处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涛,崔应东,杨超,等.一次性使用包皮扩张器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21,30(12):23-26.

[2]陈少娟,陈樱涵,欧阳莉,等.莫米松乳膏治疗小儿包茎的手法技巧及其护理指导[J].中国性科学,2020,29(1):41-4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