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 刘金慧

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分析激素治疗方法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对照组实施替勃龙片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的临床干预中,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围绝经期症状;激素替代疗法;戊酸雌二醇片

近些年妇科肿瘤发生率不断上升,尤其是绝经前患者的发病不容忽视。针对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病症,需要实施子宫切除术治疗,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通过对子宫切除后保留卵巢的患者随访观察发现,后可能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发生该病症的原因可能为在对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后,会阻断来自子宫动脉上的血运,受到供血不足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导致患者雌激素分泌异常,最终引发卵巢功能早衰等严重问题[1]。

在当前临床用药干预中,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方法,可以达到控制阴道出血、降血脂、加快雌激素分泌的功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现为深入了解激素替代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价值,本文以2020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7间收治的72例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年龄34~51岁,平均年龄(42.31±2.42)岁;子宫肌瘤19例,子宫腺肌症10例,功能性失调出血7例;保留单侧卵巢13例,保留双侧卵巢23例。对照组年龄31~53岁,平均年龄(42.47±2.50)岁;子宫肌瘤20例,子宫腺肌症11例,功能性失调出血5例;保留单侧卵巢15例,保留双侧卵巢21例。两组患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患者良性肿瘤并接受手术研究;(3)绝经前患者;(4)术后出血雌激素水平异常以及围绝经期症状;(5)对随访依从性良好患者。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术前伴有激素水平异常等症状;(3)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参与本次研究前服用过其他激素药物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勃龙片治疗,2.5 mg/次,1次/d。观察组接受戊酸雌二醇片治疗,1 m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巢体积与窦状卵泡数量,设置探头频率为7.5 MHz,取患者仰卧位,对卵巢部进行探查,收集影像学资料后由高年资医师诊断。

(2)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促卵泡激素、血清E2、黄体生成素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性碱性磷酸酶;研究中所有试剂盒均采购于罗氏试剂优先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卵巢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窦状卵泡数量、卵巢体积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相关疾病的常见方法。但是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在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干预后,会对卵巢血供产生直接影响,且卵巢衰竭的到来时间明显早于自然绝经患者,最终导致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下降[2]。

从内分泌角度来看,子宫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器官,其中子宫内膜细胞会分离大量生物活性物质,而这些物质将会直接参与到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中。对绝经前的女性而言,子宫是参与各类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在诸多活性物质的作用下可以维持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子宫切除之后,则会导致子宫内分泌功能的丧失,最终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变化,造成卵巢功能退化,并引发围绝经期症状,包括月经紊乱、反复潮热盗汗、心悸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生殖道萎缩等。

从作用机制来看,子宫切除术治疗模式会改变人体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造成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血供受阻。在正常血运长期未恢复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减低卵巢内分泌功能,引发一系列生理性变化,且手术过程中结扎周围血管,这一现象也会造成血清E2功能下降,术后患者有较大可能出现卵巢激素分泌异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血清E2、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三个关键指标的异常。同时,雌激素水平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功能,而受血清E2、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等相关指标异常的影响,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出现血脂代谢异常等情况。雌激素也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指标,在人体内容雌激素影响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其水平关乎骨代谢能力。所以患者在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后,患者雌激素异常会加速骨量丢失,并增加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率。雌激替代治疗可以为患者补充性激素水平并周期性维持月经,最终使患者维持在相对健康的生理状态下。

从作用机制来看,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戊酸雌二醇片等激素药物治疗,可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在绝经前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实施激素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刺激生殖器等器官的发育,促进平滑肌收缩,并不断改善阴道酸碱环境。

戊酸雌二醇片为一种纯天然的雌性激素,能够被协同应用创建人工服务生理周期中,补充与绝经有关的雌激素缺乏等问题。戊酸雌二醇片可以直接补充雌激素,解决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雌激素不足问题,在人体内维持正常的生理环境,且该药物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完全相同,保证了该药物的安全性与患者的耐受性,满足临床干预要求[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戊酸雌二醇片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快速调整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异常问题,恢复患者的激素紊乱功能,在临床上具有优势。骨性碱性磷酸酶为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该物质水平变化反映出骨细胞活性状况。由研究数据可知,激素治疗方法可以解决骨量流失的问题。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因为关于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症状的问题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但是从用药安全性角度来看,患者在长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后可能会显著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所以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次研究中单纯分析了两种药物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治疗干预中的效果,并未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未掌握两组患者癌症发生率是否存在数据差异,这可能会对临床合理用药产生影响;同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性激素分泌水平、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各不相同,如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离术等,在不同手术治疗模式下激素治疗方案是否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了解不同手术方案是否会对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的临床干预中,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帝,冉利梅,聂四平,等.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417-2420.

[2]马慧冰.绝经激素治疗改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0):13-15,19.

[3]梁之鹏,吴福丽.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减退、无症状女性应用激素治疗的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11):19-21,51.

[4]王彩凤.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6):10-11.

[5]姚伟妍,唐娟,方芙蓉,等.不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激素分泌水平、围绝经期症状以及性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307-3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