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 贺荣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0

摘要:目的  探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2~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效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镇静效果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改善镇静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术后疼痛,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髋关节替代自身髋关节,适用于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重度髋关节畸形,手术方法是切除自身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将金属关节假体植入股骨近端,将髋臼部软骨和硬化骨进行适当磨除,置入金属髋臼,重建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股骨颈骨折等,可有效避免内固定术所出现的钢板松动、断裂、脱出等不良现象[1~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麻药种类与麻醉方式日新月异,且不同药物与应用方式间存在差异[3]。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为了确保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应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与术中麻醉药物[4]。本研究旨在探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1~79岁、平均(69.24±4.38)岁,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头坏死14例。研究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2~76岁、平均(69.63±4.18)岁,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坏死12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以相关诊断标准为依据,存在活动受限、行动跛行、关节疼痛等症状,符合手术指征;资料齐全;认知正常;ASA麻醉风险Ⅰ~Ⅲ级,全身状况能耐受手术风险;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心胸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手术不耐受;依从性差;恶性肿瘤非稳定期或存在病理性骨折;伴有帕金森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近3个月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正参与其他药物或器械临床试验;伴有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基础准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做好术前准备;在麻醉之前补充平衡盐溶液。

1.2.2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实施全麻诱导插管,取诱导麻醉药物依次注入0.02~0.04mg/kg咪达唑仑、3~5 ug/kg芬太尼、2~2.5 mg/kg丙泊酚、0.07~0.15 mg/kg维库溴铵。

1.2.3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取L3~4椎间隙穿刺,头端在硬膜外导管(3~4 cm)处放置,取2%利多卡因5 ml硬膜外腔注射,5 min后若无局麻药中毒反应,且麻醉见效后,分次注射0.89%罗哌卡因,观察无不良反应时实施全麻操作,操作步骤与参照组相同,在手术过程中结合患者情况追加罗哌卡因,直至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心率)、镇静效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疼痛程度。(1)镇静效果:,在麻醉即刻、术后15 min、术后30 min使用镇静量表进行综合评估。(2)认知功能: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估。(3)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估,为0~10分,10分表示最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指标比较

研究组麻醉后的收缩压、心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镇静效果比较

2.3 两组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2.5 两组不良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轻度呼吸抑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参照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4例、低血压3例、轻度呼吸抑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且失血量多,伴随多种不良反应,在该手术中,标准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5]。但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机体代谢慢,伴随多种慢性病,麻醉与手术耐受力下降,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抑制术中大脑皮层投射系统,且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差,生理、心理变化更加强烈,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6~7]。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区域性阻滞,根据手术需求,在对应手术区域选取相应的神经节段进行阻滞,通过阻断脊髓相应节段的感觉和运动神经,达到麻醉作用[8]。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轻心脏应激反应[9~11]。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抑制儿茶酚胺过量释放,有效扩张阻滞区域血管,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中牵拉反应,且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小[12~13]。本研究中,研究组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镇静效果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证实了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镇静效果,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改善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改善镇静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术后疼痛,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冰洁,聂玉琼.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6):119-120.

[2]唐正庆.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96.

[3]陈学刚.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定向力恢复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1):1361-1363.

[4]毛洁,王东.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J].科学养生,2021,24(7):252.

[5]高广文.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0,7(18):79.

[6]杜清龙.腰丛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对降低患者疼痛评分的意义[J].饮食保健,2020,7(34):32.

[7]黄海兰,杨芳.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保健文汇,2021,22(28):115-116.

[8]罗兢聪,杜杰强,陈海铭,等.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老年单侧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5):117-119.

[9]王晓东,叶永青.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4):858-859.

[10]张瑜,王建林.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67-169.

[11]李春伟.全凭静脉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6):89-91.

[12]吕清香,范红卫.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488-491.

[13]梁嘉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21(10):62-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