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 潘宇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肾结石患者接受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老年肾结石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以正常通道开展手术,观察组以小通道开展手术。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肾造瘘保留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肾功能改善程度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两组结石初次清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NGAL、BUN以及C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肾结石患者接受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同样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并具有更佳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小通道;老年肾结石;临床疗效;安全性
肾结石是指尿液中某些成分在肾脏内堆积为结石而引发的疾病,属于男性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以血尿、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术式,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2]。但该术式需通过扩张建立通道对肾实质进行穿刺完成手术,传统的标准通道扩张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随着微创理念的推行,认为对于结石直径较小的患者,可直接在小通道下完成碎石手术[3]。现为探究在小通道下进行取石术是否可行,特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该疾病患者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老年肾结石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男12例,女3例;年龄60~85岁,平均(69.98±2.21)岁;右侧结石8例,左侧结石7例;结石直径(13.55±0.23)mm。观察组男11例,女4例;年龄60~84岁,平均(69.99±2.23)岁;右侧结石9例,左侧结石6例;结石直径(13.56±0.24)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4]:(1)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结石直径在2~3 cm;(3)精神状态正常。
排除标准[5]:(1)伴有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2)存在肾积脓及肾结核疾病者;(3)合并肾功能不全者;(4)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但对照组患者是以正常通道开展手术,观察组患者是以小通道开展手术。
对照组通过筋膜扩张器顺着导丝用8F-2F-24F的顺序对通道进行扩张,并以Peel-way鞘留置进行经皮肾镜通道的建立,将肾镜导入后,通过气压弹道碎石术开始碎石治疗,碎石结束后将碎石清除,再将输尿管支架管以及造瘘管进行留置。
观察组通过筋膜扩张器用8F-18F的顺序对通道进行扩张,并以Peel-way鞘留置进行经皮肾镜通道的建立,在患者的肾盏上插入F95硬输尿管短镜,判断有无发生贯穿及撕裂的情况,抽离导丝后,将结石通过气压弹道击碎,通过灌注泵将结石进行清理。手术完成后,再将输尿管短镜置入肾盏中,观察有无残留的结石,确保将结石彻底清楚后,顺行置入F6D-J管,并将16F或14F肾造瘘管置入,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初次清除率、肾造瘘保留时间、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
(2)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集合系统穿孔、周围器官损伤、术后创口感染、术后出血、发热)发生率。
(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尿素氮(BUN)以及肌酐(Cr))改善情况,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6]。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结石初次清除率、肾造瘘保留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两组结石初次清除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NGAL、BUN以及C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GAL、BUN以及Cr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不规律、饮水少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肾结石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泌尿系结石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肾结石是由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引起机体代谢异常而导致的泌尿系统疾病。对于肾结石患者而言,发病后以腰痛、血尿以及尿路感染等为主要症状,若未能及时将结石取出,病情进展后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是会危害到肾功能。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临床对肾脏结石的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除方式将肾脏切开取石,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外科治疗是通过开腹将肾脏切开后取出结石,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大,术后住院时间较长,愈合效果一般,复发结石几率较高。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及内镜器械的普及,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成为治疗肾脏结石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因具有比开腹式手术更优越的治疗而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目前临床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术式,是在内视镜的监视下直接对肾盂内的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扩张通道,对结石进行碎石、清除。虽治疗效果显著,但标准扩张通道下的该术式极易对肾功能造成损伤,术后已出现腹腔内器官受损、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7~8]。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出,相关学者认为可不采用通道扩张行小通道手术,但部分学者担忧小通道下手术对结石清除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故为了探究小通道手术是否可行,特做此研究[9]。
本研究表明,两组结石初次清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小通道下进行手术取得了与标准通道下手术治疗的几乎一致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小通道是通过“一步法”对皮肾通道进行建立,无需扩张通道,降低了扩张通道期间引发的风险,能够显著减少对周围脏器以及大血管的损伤[10]。本研究结果与江昱等[11]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相关学者提出[12],对结石直径较大者,如也选择小通道下手术,会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手术耗时增长,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还从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术前,两组患者NGAL、BUN以及Cr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GAL、BUN以及Cr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术后组间NGAL、BUN以及Cr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小通道下手术能够降低对肾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行。
综上所述,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肾结石疾病,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徐靓.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比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8,31(2):435-437.
[2]吴猛,刘良兵,易东风.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5年回顾性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6):469-471.
[3]何仁松.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17-19.
[4]王卫国.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0):3715-3716.
[5]酒全帅,牛志宏,黄涛涛,等.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9,43(2):7-9.
[6]沈顺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9):41-43.
[7]魏军,饶婷,蒋焜,等.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联合微通道技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8,26(10):770-772.
[8]贾锐,杜一鸣,邹锦.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疗效比较[J].贵州医药,2021,45(4):598-599.
[9]黄忠欣.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32):61-62.
[10]席俊华,张艳斌,吴畏,等.同期与分期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0,40(1):72-75.
[11]江昱,崔刚,张志坚,等.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4):1654-1655.
[12]刘佛林,邹毓华,徐瑞权,等.B超引导改良两步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非积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