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 蓝成杰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前者、后者各行开放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IL-5、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CD3+、CD4+、CD8+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CEA、CA199、CA24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势,其近期、远期疗效明显,推荐使用。
关键词:结肠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远期疗效
结肠癌为占位性病变的一种,有较高的恶性程度,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参照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30~78岁,平均(58.21±5.46)岁;肿瘤直径2.4~8.2 cm,平均(5.53±1.14)cm;乙状结肠癌15例,降结肠癌17例,横结肠癌12例,升结肠癌9例。研究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30~80岁,平均(58.37±5.57)岁;肿瘤直径2.5~8.5cm,平均(5.72±1.09)cm;乙状结肠癌14例,降结肠癌18例,横结肠癌12例,升结肠癌9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开放手术。体位:取决于病灶(肿瘤对侧卧位,横结肠取仰卧位),麻醉:全身麻醉。作切口于下腹部,对腹腔内部予以仔细检查,了解病灶位置及大小。随即开展切除术,切除病变位置,结肠游离后,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同时,将肿瘤肠段切除。手术结束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毕。
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体位:取决于病灶,麻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成功后,常规建立人工气腹。确定病灶位置后,作观察孔(1个)、手术口(2个)于脐带下部(10mm套针)、左右上腹部(5 mm套针)。随后,腹腔镜经观察口置入,以明确患者腹部情况和病灶相应情况(位置、大小、范围等)。切除肿瘤,按照解剖层次,使用内、外侧法,游离结肠,切除并引流区域淋巴结,结扎切断血管后,病变位置彻底清除。使用吻合器吻合。最后,腹腔冲洗彻底,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术毕。
两组患者均连续随访5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近期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远期疗效。(1)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远期疗效:转移复发率、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5 d,两组IL-5、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5 d,两组CD3+、CD4+、CD8+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
2.4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术后5 d,两组CEA、CA199、CA24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
2.5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研究组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结肠癌以腹痛、消瘦、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并且还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结肠癌确诊后,需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以根治结肠癌,以免引发结肠内瘘等严重并发症。既往临床多使用开放手术治疗,虽然开放手术能够清洗观察患者病灶位置,有效清除病灶,但对机体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难获得高质量的预后效果。相比开放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能让外科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有助于保护周围重要器管组织,创伤小。
经腹腔镜引导,术野十分清晰,术者精准清除组织解剖结构,并能有效保护重要脏器,减少对肿瘤的挤压,以防肿瘤转移,其治疗效果明确[3]。本组研究显示:(1)研究组近期疗效好于参照组(P<0.05),相比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减轻对患者创伤性,安全性较高,近期疗效确切。(2)研究组IL-5、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手术能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3)研究组CD3+、CD4+、CD8+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CD3+、CD4+、CD8+均是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CD3+为外周T细胞(成熟),能提升T细胞活化水平,进而获得满意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CD4+能与机体发挥协同作用,达到较满意的抗肿瘤免疫效果,而CD8+能控制机体免疫应答抑制作用。由数据可以看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机体免疫指标水平基本回归正常范围。这说明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反应,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4)研究组CEA、CA199、CA242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可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结束后,癌细胞脱落,并在腹膜上停留、增殖,易造成癌转移。CEA、CA199、CA242均为肿瘤标记物,了解其水平可对游离癌细胞浓度予以准确评估,从而分析治疗效果。(5)研究组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能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减少对肿瘤的挤压,减少肿瘤远处转移,进而降低转移复发率,提供患者远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势,其近期、远期疗效明显,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锐,尚静,李雪石.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5):822-824.
[2]姜萍.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21,34(20):114-115.
[3]楼伟,王伟东,赵海锋,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中晚期升结肠癌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5):9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