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酶联免疫、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 胡红梅
摘要:目的 探讨初次献血者以及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以及核酸检测结果。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无偿献血者158506例酶联免疫以及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献血者64878例中,ALT>50U 2312例(3.56%),HBsAg(+)1028例(1.58%),抗-HCV(+)198例(0.31%),抗-HIV(+)155例(0.24%),抗-TP(+)898例(1.38%);重复献血者93628例中,ALT>50U 3395例(3.62%),HBsAg(+)119例(0.13%),抗-HCV(+)90例(0.10%),抗-HIV(+)110例(0.12%),抗-TP(+)107例(0.11%);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比例同重复献血者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不合格比例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60287例初次献血者完成NAT检测后,HBV DNA阳性90例(0.15%),HIV-1 RNA阳性1例;89807例重复献血者完成NAT检测后,HBV DNA阳性128例(0.14%),HCV RNA阳性1例,HIV-1 RNA阳性2例。结论 同初次献血者比较,重复献血者合格率显著提高,血站应重视无偿献血者的关爱和保留,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重复献血者比例。重复献血者血液相对更安全,但是仍表现出残余风险现象。在实施血液筛查时,合理采用酶联免疫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将临床输血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初次献血者;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核酸检测
在血液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情形下,尤其NAT(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血站筛查实验室的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任何检测技术均存在窗口期,对此确定在低危人群中发展无偿献血者,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158506例无偿献血者血液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158506 例无偿献血者血液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初次献血者64878例,93628例献血次数≥2次,年龄18~55岁。
1.2 仪器
深圳爱康URANUS AE 288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深圳迈瑞BS-8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广州达安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
1.3 试剂
ALT(深圳迈瑞),HBsAg(厦门英科新创、DiaSorin),抗-HCV(北京万泰、Ortho),抗-HIV(北京万泰、BIO-RAD),抗-TP(厦门英科新创、北京万泰),酶联免疫质控品由康彻思坦公司提供。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用试剂由广州达安公司提供,核酸检测质控品由和邦德盛公司提供。
1.4 方法
献血者按照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快检合格后献血。同时留取5 ml标本于血清学检测标本管中,3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2种酶免检测试剂对标本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 进行初、复检,如两种试剂均无反应性,进一步做核酸检测;如两种试剂均为反应性,检测结果则为阳性,献血者不合格,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如其中一种试剂有反应性,则用该试剂进行双孔复试。如任一孔为反应性,则检测结果为阳性,献血者不合格,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如双孔复试均无反应性,则酶免检测结果为阴性,进一步做核酸检测。ALT采用速率法检测一次, ALT>50U/L,则检测结果不合格,不再进行核酸检测。
另留取8 ml标本于核酸检测标本管中,于低温环境下离心20 min。 选取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采用达安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人份核酸混合检测。对无反应性标本判定为NAT阴性结果;若有反应性,则进行拆分检测,拆分检测为无反应性的,判定为NAT阴性结果;拆分检测为反应性的,判定为NAT阳性结果,献血者不合格。
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
1.5 观察指标
(1)比较初次献血者以及重复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2)比较初次献血者以及重复献血者血液NAT检测结果。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初次献血者以及重复献血者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结果比较
初次献血者血液ALT不合格比例同重复献血者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比例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差异显著。见表1。
2.2 初次献血者以及重复献血者血液NAT检测不合格结果比较
对于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利用达安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检测,共检出222例阳性标本,其中HBV DNA阳性218例,HIV RNA3例, HCV RNA1例,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同初次献血者比较,重复献血者对血液安全知识以及献血过程有所了解,表现出较为稳定健康状况,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均较为明确,通过血站多次检测以及健康评估,属于真正低危献血者,所献血液相对更安全。
本研究发现,初次献血者64878例中,ALT>50U 2312例(3.56%),HBsAg(+)1028例(1.58%),抗-HCV(+)198例(0.31%),抗-HIV(+)155例(0.24%),抗-TP(+)898例(1.38%);重复献血者93628例中,ALT>50U 3395例(3.62%),HBsAg(+)119例(0.13%),抗-HCV(+)90例(0.10%),抗-HIV(+)110例(0.12%),抗-TP(+)107例(0.11%);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比例同重复献血者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不合格比例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差异显著。
60287例初次献血者完成NAT检测后,检出HBV DNA阳性90例(0.15%), HIV-1 RNA阳性1例;89807例重复献血者完成NAT检测后,检出HBV DNA阳性128例(0.14%), HCV RNA阳性1例, HIV-1 RNA阳性2例,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ALT属于人体肝脏细胞中含量极为丰富的一种酶,正常情况下血液中ALT含量是比较低的,在患有肝病以及发生肝脏受损后,血液中ALT会呈现出一定程度升高,从而表现出肝功能障碍现象[2~4]。但ALT属于非特异性指标,高脂饮食、疲劳、饮酒、剧烈运动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均存在一定概率导致献血者ALT水平升高,分析是导致初次献血者同重复献血者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的关键原因[5~6]。即使在流动采血车上完成ALT干化学法快速初筛,但因为反应时间、环境温度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且ALT呈现出较大生理波动性,如在正常参考值下限,则实施再次测试期间,往往超过上限,导致复检期间,初筛ALT合格标本呈现出不合格现象[7~8]。因为基因变异、窗口期以及隐匿性感染等系列因素存在,使ELISA方法检测阴性血液,表现出一定残余风险[9~14]。同血清学检测比较,核酸检测方法的应用,可对血清学检测局限性进行一定程度弥补,从而表明酶联免疫与核酸检测联合应用,获得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同初次献血者比较,重复献血者合格率显著提高,血站应重视无偿献血者的关爱和保留,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做好献血服务,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重复献血者比例。重复献血者血液相对更安全,但是仍表现出残余风险现象。在实施血液筛查时,合理采用酶联免疫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大大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晓波.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269.
[2]邵为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244.
[3]区冠华.云浮地区2018年—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酶联免疫法联合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1,34(4):953-955.
[4]周静江,刘明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在承德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21,43(24):3817-3820.
[5]史小武,文关良,杨小勇.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联合核酸检测定量法在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125-127.
[6]刘锋,孙昂,吴晓晋,等.酶免联合核酸检测技术对岳阳地区近4年无偿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0):1705-1708.
[7]韦计屹,文洪娟,舒芙蓉.病毒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2):249.
[8]张蓝江,王欢,赵欣,等.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144-146.
[9]高磊,赵梅,高文杰.献血者HBV核酸检测非重复反应性确认及追踪结果分析[J].广州医药,2021,52(5):83-87.
[10]冯秋霞,侯云,张龙穆,杨忠思. 青岛地区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分析[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110.
[11]王超英,蒋瑞.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140-142.
[12]赵林,王同显,宫维玲,王鹏,张志杰.无偿献血者重复与初次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及构成情况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2(4):273-274.
[13]林铁辉.一次献血与重复献血人群的酶联免疫吸附结合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4):136-138.
[14]林诗雅,王淏,杜荣松,等.广州地区献血者HBV核酸检测非重复反应性样本确认及追踪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20,20(3):36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