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 朱永梅

摘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是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可导致脑、心、肺、肾等多器官损伤,其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基因、分子、细胞及解剖上都有相关研究,但仍不明确。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目前主要以高压氧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康复等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DEACMP)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为主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治疗

在生产生活中,凡含碳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立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HbCO。HbCO无携氧能力,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亲和力大200~300倍,而HbCO一旦形成,其解离又比氧合Hb(HbO2)慢3600倍,且还抑制HbO2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嗜睡、昏迷、烦躁、头晕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心悸、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志清醒后经过约2~60 d的一段“假愈期”后,发生以痴呆、精神症状和椎体外系异常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其治疗主要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药物、康复的治疗,促进恢复,改善预后。

1发病机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由于CO与胞内血红蛋白竞争性结合,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氧合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免疫级联反应、神经递质紊乱、线粒体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微环境变化、细胞凋亡坏死,由此引发的一种迟发性脑病[2]。DEACMP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为临床诊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其“假愈期”不能简单通过某一种机制来阐述[3]。

1.1 缺氧及微血栓学说

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当中,不会受到碳氧血红蛋白的影响,并且它还能够抑制氧的解离,进而诱发低氧血症。一氧化碳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互结合后,会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呼吸以及氧化过程,使得氧气的利用产生阻碍。此外,缺氧还会导致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发生坏死及变性,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进而形成水肿,或者坏死。

1.2 自身免疫学说

免疫反应的过程当中,会引发脂质过氧化,使得大量的自由基发生髓鞘碱性蛋白发生变性,活化血浆过氧化物酶,造成巨噬细胞出现浸润, 血小板的聚集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使患者的脑组织受到损伤。

1.3 细胞凋亡学说

一氧化碳中毒造成严重损伤之后,脑细胞会受到较大影响,造成坏死,并且表现为组织损伤以及炎性反应,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也会在此时出现。

2相关危险因素

2.1 年龄

临床研究表明,年龄的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高危险因素,并且年龄增大,患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两者呈现正相关性,且预后效果也会随之变差。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内环境较年轻人差,身体的耐受缺氧的能力大大降低,大脑在长期脑动脉硬化导致慢性缺氧基础上,只要附加相关的激发因素,那么便会转化成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脑部神经和组织。

2.2 既往史

患者如果长期吸烟、饮酒,那么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概率更高。研究表明,烟酒可以引起机体各组织的氧化损伤,尤其是烟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尼古丁,能够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破坏机体内环境稳态,大脑耐受缺氧或其他物质损伤的能力下降。此外,饮酒后,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弱,更易损伤脑内神经元,从而使该类患者更易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被认为是DEACMP治疗的重要方法,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利用高压氧舱将压力科学的利用,能够快速的促进机体组织、血液的氧含量提高,增加氧气的储备[4]。高压氧治疗明显缩短一氧化碳排除的半衰期,常压下吸入100%氧气,排除半衰期约80 min,在3.0ATA的HBO下,仅为23 min[5]。HBO治疗加速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清除,恢复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增加血氧含量及氧在肺脑中的弥散[6]。大量研究均证实了高压氧治疗对DEACMP的有效性。

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即使复苏后早期高压氧治疗预后仍较差,高压氧治疗需做好充分风险告知及舱内急救准备,治疗压力建议选用2.0~2.5ATA,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暂缓进舱治疗[7]。齐玲等[8]研究3种不同的首次高压氧治疗压力,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疗效观察中,表明与2.3 ATA、2.5ATA相比2.8ATA的首次治疗压力能有效缩短促醒时间,减少ADEACMP的发生,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且其压力是安全可行的。但秦朝霞等[9]在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毒一氧化碳中的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发现,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伴有合并症的患者,采用压力为2.0ATA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高压氧治疗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大量研究证实,高压氧治疗ACMP及DEACMP的疗效。

4药物治疗

4.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药物能通过免疫抑制功能、调节神经生理作用、减少受损脊髓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抑制氨基酸毒性等多个途径保护脑损伤,达到治疗DEACMP的效果[10]。临床中常选用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朱江等[11]研究证实在DEACMP中甲泼尼龙较地塞米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安全。而在吕信彭等[12]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及甲泼尼龙均可有效预防性治疗DEACMP,但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泼尼龙。一方面,地塞米松可持久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脱髓鞘病变发生;另一方面,在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血清中地塞米松的药物浓度相对较高,作用效果相较更强。希望后续能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证实二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2 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是一种常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由于其分子量小,所以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和脑中具有毒性的羟自由基结合,减少脑内游离的羟自由基浓度。同时,依达拉奉还可以抑制体内脂质的过氧化,有效保护脑细胞。大量研究[13~15]证实了依达拉奉在DEACMP治疗中的有效性。

4.3 奥拉西坦

奥拉西坦是一种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透过血-脑屏障,加速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的合成,促进脑内乙酰胆碱的转运,可抑制脑磷脂分解,激活腺苷酸激活酶,提高三磷酸腺苷的转化。同时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但无中枢兴奋作用[16]。多项研究[17~18]均证实,奥拉西坦能够促进DEACM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4 丁苯酞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3-正丁基苯酞,可选择性的抑制花生四烯酸以及其代谢产物,改善微循环,解痉,预防微小血栓的形成,从而对脑部细胞进行保护。其次,丁苯酞还可以缓解再次灌注引发的线粒体肿胀,促进细胞能量代谢,有效避免脑细胞进行性凋亡,从而进一步保护脑组织。另外,丁苯酞还可以调节不同脑区的信号通路系统,增加脑部血流量拯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改善具有记忆功能分布的神经干细胞,对患者的记忆障碍可以进行换缓解或可逆转。

5康复治疗

有研究证实,在高压氧、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运用针刺穴位(涌泉穴、大椎穴、神门穴、太冲穴、合谷穴、十宣穴)、手法按摩相应穴位、肢体功能训练等能有效改善DEACMP患者的症状,促进认知功能的提高,对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中,常在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认知功能康复锻炼,促进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6小结

DEACM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缺乏特效药物。治疗上应在高压氧的基础上辅以药物、康复治疗等方法促进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研究致力于DEACMP的有效治疗上,为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也能提供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临床实际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马以妍,杨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研究现况[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11):11.

[2]朱红灿,高萌,张新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8,13(5):264-268.

[3]熊书艺,钟鸣,胡青,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早期预测进展[J].华西医学,2019,34(9):1075-1080.

[4]陈彬,蔡波.高压氧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0):145-148.

[5]隋涛,杨传惠,刘东震.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51-3252

[6]郑全乐,付娜,周顺义,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疗进展[J/CD].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1):48-50.

[7]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组.高压氧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6):682-690.

[8]齐玲,刘天荣,柳文萍,等.3种不同的首次高压氧治疗压力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8):989-991.

[9]秦朝霞,李卫国,陈静,等.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毒一氧化碳中的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3):205-207.

[10]刘欣,王永义,金焱,等.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1):32-35.

[11]朱江,黄永锋,赵斌,等.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390-392.

[12]吕信彭,宋娟娟,王旭,等.激素预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回顾性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7):811-814.

[13]李海鹃,蒋利,张建勋,等.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效果及对智力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56-57,69.

[14]毛媛媛,滕海英,张钱林,等.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35):39-41.

[15]程万春,朱洪坤,陆少欢,等.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1):114-117.

[16]孙嫚丽,石冬梅,尹洪男,等.奥拉西坦注射液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2):158-160.

[17]吴素香.奥拉西坦注射液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92-92,95.

[18]李胜迪,陈丹,任琳.奥拉西坦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92-9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