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 纪立霞 毕春露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增加针灸疗法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医;针灸;补阳还五汤加减
急性脑梗死是比较典型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龄、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家族遗传等有关,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临床需给予积极治疗。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广泛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2~87岁,平均(65.3±3.6)岁;病程2~23 h,平均(10.5±1.6)h。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1~88岁,平均(65.4±3.5)岁;病程1~24 h,平均(10.4±1.7)h。两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对研究方案知晓并已征得知情同意;发病至入院不足48 h;首次发病;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
排除标准:属于进展型脑梗死或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罹患心肺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罹患各类恶性肿瘤者;罹患颅脑外伤者;罹患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对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针灸疗法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针灸疗法:包括舌三针、面三针以及气海穴,取患侧肩髑、太冲、臂臑、三阴交、曲池、丰隆、手三里、阳陵泉、外关、足三里、合谷、血海以及梁丘等穴。健侧取血海、颞三针、足三针以及手三针,各穴位留针时间均为30 min,与电针治疗仪进行连接,调整为疏密波,针灸疗法1次/d,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2)补阳还五汤基本方:黄芪30 g,当归12 g,地龙、赤芍、川芎以及桃仁各10 g,红花6 g。随症加减,肢体麻木者添加半夏、陈皮各12 g,便秘者加杏仁、火麻仁各12 g,上肢无力者加桂枝、桑枝各9 g,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杜仲各18 g,半身不隧者加穿山甲5 g、水蛭3 g,失眠者加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各10 g,中药煎煮后取汁300 ml,分2次在早晚进行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痊愈:气短乏力、半身不隧、偏身麻木等症状消失,患者的肌力达到Ⅴ级,可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显效:症状改善以及肌力提升≥2级,能够实现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有效:症状缓解以及肌力提升1级,日常生活依赖度仍较高;无效:症状、肌力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无明显变化。(2)利用NIHSS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0~42分,分数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之间成正比,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0~100分,分数与其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NIHS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3.16±5.52)分、(23.15±5.53)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6.15±2.62)分、(11.16±2.59)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Barthel评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45.36±5.95)分、(45.37±5.94)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arthel评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8.96±6.37)分、(69.75±6.18)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其中轻度恶心、口苦各1例;对照组发生为2.00%(1/50),仅轻度头痛1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急危重症,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该类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斑块脱落造成脑血管狭窄甚至出现阻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类患者的残疾率较高,发病后也给其家庭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2]。
针灸疗法的应用能够调节脑内血流变学并修复脑神经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促进脑血肿吸收以及加快脑组织水肿消退有重要帮助[5]。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包含赤芍、黄芪、川芎、红花等中药。黄芪可益气行血,赤芍、红花、川芎以及桃仁等中药有助于活血祛瘀,加用地龙则可畅通脑络。将该中药方剂与针灸疗法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通畅经络之力,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表明针灸疗法与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郑会芬,张妙时,牛悦虹.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178-181.
[2]韩春玲,延艳斌.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3):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