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贾志莲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骨盆骨折;综合护理干预;术后康复

骨盆骨折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患者存在多种合并伤,如尿道损伤、膀胱损伤等,甚至出现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盆骨折为手术治疗,虽然手术能够达到显著效果,但术后康复需要长期卧床,同时多存在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在康复期间承受很大压力[2]。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做好相关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及时发现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发症产生,为患者安排科学合理的锻炼、饮食计划等,有利于加快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保证康复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1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12±5.06)岁。对照组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72±5.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监测。由于骨盆骨折比较严重,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中出血量多,患者术后仍然存在一定风险,特别对于麻醉不耐受患者、老年患者。因此,在术后要做好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术后初期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之后每间隔半小时对血压、脉搏等进行测量;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持续监测3 d,并及时记录。术后注意确保各引流管道的通畅性,在进行翻身等护理操作时,要注意引流管避免受压、脱落,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情况,如引流液出现鲜红色,提示出血发生,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在监测期间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感受,对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做好紧急处理。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多出现在48 h内,在此期间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巡视频率,做好专人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2)心理护理。骨盆骨折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患者刚经历手术,身体比较虚弱,而术后早期受疼痛等因素影响不能翻身,且需要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对疼痛严重患者及时按照医嘱给予止痛剂,放松患者身心。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讲解关于骨盆骨折术后的康复知识,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家属给予陪伴,并给予鼓励和关心,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康复。在各项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动作规范,并尽量动作较轻,以免对患者造成疼痛;鼓励患者讲出内心的想法,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从而个性化来引导患者乐观心态,给予患者足够尊重,取得患者信任,有利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

(3)疼痛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会存在一定的疼痛感,早期尽量减少使用止痛药物,因为骨盆骨折多存在复合伤,早期止痛可能会掩盖病情;明确病因后,对轻度疼痛患者可暂缓使用止痛剂,通过聊天、看书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对疼痛严重的患者要及时按照医嘱给予止痛剂,以免疼痛造成副反应,影响患者舒适感。

(4)饮食护理。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对骨折恢复十分重要;骨折早期以清淡饮食为主,补充维生素,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豆制品等;不可过早使用油腻等滋补食品,以免影响瘀血消散,延长骨痂生长时间。骨折中期患者瘀血、肿胀等大部分得到缓解,在饮食上需加强营养补充,适当添加鸡肉、动物肝脏等滋补食物;鼓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补充机体消耗,促进骨痂生长。但在恢复期间可适当补钙,促进骨折愈合。另外,告知患者减少甜食摄入,并注意饮食以易消化为主,避免出现便秘。

(5)体位及康复锻炼。术后患者受疼痛以及各种管道的影响,身体自由度受到一定限制,长期不变换姿势让患者身体比较疲惫,并易出现褥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注意动作轻柔,特别进行抬臀动作时,注意切口被拉扯,造成疼痛。在术后可对患者各肢体进行适当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可进行床上髋关节训练,逐步进行坐起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6)并发症预防及护理。①休克:休克比较常见,其发生因素多和大量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关,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状况,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出现休克要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在上肢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必要时给予深静脉置管补充液体或采取加压输血等,以免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②感染: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骨盆骨折患者切口较大,术后易导致切口感染发生;护理人员要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确保术中止血彻底,术后包扎合理,并密切监测患者切口十分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进行更换,并确保更换时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发生。肺部感染主要为骨盆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不能及时排除,导致肺部感染发生。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并教会患者有效咳痰措施,以免术后痰液堵塞。同时可采取吹气球训练、扩胸运动等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为避免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并要及时更换尿袋等。③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盆骨折长期卧床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而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达到预防效果,早期通过被动肢体按摩来促进循环,之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等动作,逐渐进行股四头肌活动、屈膝、屈髋关节等活动,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来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避免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发生,并可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④压疮护理:骨盆骨折长期卧床会增加压疮发生率,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注意观察受压皮肤情况,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对患者衣物、床单、被褥等进行更换,也可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必要时采取气垫床,降低受压感。⑤便秘:便秘是长期卧床导致的肠蠕动缓慢,要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并要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每日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来促进肠蠕动,从而避免便秘发生,如有必要可按照医嘱给予缓泻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康复优良率、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1)优良判定。优:经检查患者骨盆处于完整状态,髋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明显差异,走路无疼痛感。良:患者骨盆基本完整,肢体有缩短,走路有轻微疼痛感。差:患者不能正常行走,或疼痛感严重。(2)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发放调查量表,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心理支持、主动服务、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评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P <0.05

3讨论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事故,患者多合并复合伤,如失血性休克、内脏损伤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4]。由于骨盆骨折病情严重,加上手术的创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仍然存在一定并发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虽然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但术后恢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5]。本研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合并症或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对症处理,减少对手术造成的影响,之后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者恐惧情绪,让患者更加了解骨盆骨折的相关注意事项,掌握疾病存在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上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消除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锻炼,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安艳,曾珊,罗亚琴.骨盆骨折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81):354-355.

[2]刘尚丽,陈思伶,曾勤.综合护理干预对切开复位骨盆骨折患者骨盆功能障碍与恢复的影响[J].四川医学,2020(12):1299-1302.

[3]热孜娅·麦麦提明,祖丽胡玛尔·依明.探讨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79):310-311.

[4]赵玲.个体化营养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0):184-186.

[5]马树英,刘飞燕.术后早期排便护理对骨盆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作用及肛门功能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6):903-9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