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熊蓉摘要: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60例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前指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间、握力、骨密度指标、生活质量、胃溃疡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握力及骨密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胃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改善,降低胃溃疡发生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延续性护理;长期口服激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危害人体健康结缔组织病,为影响我国居民关节的重要疾病,与风湿性关节炎有所不同的是,前者多发小关节,而后者则多发大关节,患病后,症状反复发作,且关节疼痛、僵硬,影响活动,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1]。目前,尚无可彻底治愈的药物或手术方法。激素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口服可诱发骨质疏松、胃溃疡等并发症,需在服药中配合饮食、健康生活方法、康复锻炼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旨在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60例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4.5~62.5岁、平均(51.41±3.33)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4~63岁、平均(51.39±3.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3]:参考《内科诊断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有明显症状且有治疗需求,并接受激素类药物长期服用治疗;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4]:合并其他炎性疾病、骨关节疾病等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合并出血类疾病的激素类药物禁忌症。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前指导,包括康复、饮食护理等,叮嘱患者病情变化随诊。
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1)组建小组。护士长为组长,3名工作经验丰富护理人员为副组长,其余科内护士为组员,组长及副组长进行相关知识查询文献,制定符合我院患者情况的延续性护理方法。(2)出院前指导。对患者资料及联系方法记录,建立健康档案。制作相关知识、康复锻炼、饮食指导等做成健康手册并发放。嘱补充钙剂及胃黏膜保护剂。制定随访方式以微信指导,每月上门指导1次,每2周电话指导1次。(3)饮食。高钙饮食,多食鱼、虾等,嘱勿吸烟、酗酒等。(4)心理。随时解决疑问,陪伴和安慰,并对家属进行指导,提升患者家庭幸福感。(5)康复。: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热敷,主动关节屈伸,指导家属按摩腿部,纠正锻炼动作。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间、握力、骨密度指标、生活质量、胃溃疡发生率。(1)关节疼痛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2)骨密度:采用MEDI LINK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髋关节骨密度。(3)生活质量采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关节疼痛、晨僵持续时间、握力及骨密度指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握力及骨密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胃溃疡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胃溃疡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χ2=5.454;P<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现为对称性、慢性、渐进性多关节炎,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增生,由于该病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20世纪初期才初步确认为免疫变态反应,是一种关节受累为主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5]。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方案,自身免疫异常致慢性炎症,骨、软骨及关节囊损伤破坏,致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疾病症状,主要是激素治疗,来预防及抑制疾病的高活动性,减少关节损伤及预防肢体残疾,但是在治疗的同时,需要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在长期的口服激素进行相关控制疾病症状的治疗上,目前获得的研究结果,对于导致胃溃疡原因的分析上,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控制疾病的情况下,还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并导致其相关的分泌增多,从而诱发使胃的损伤因素导致了较明显的增强;而在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下,可明显的发挥到减弱了对前列腺素有效的发挥,并且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相关保护性功能,从而可以达到明显的减弱胃的保护因素。但是仅仅依靠患者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而我国长期使用的传统护理上,都是对在院患者进行较针对性且专业性的护理干预,住院期间,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可以表现出较好的遵医依从性,根据康复计划进行用药和康复锻炼,但是一旦此患者出院后,也就意味着专业性的干预结束。故出院后的患者一旦发生了激素用药不规范、缺乏锻炼,则一定是非常易引发出现骨质疏松、胃溃疡等相关药物治疗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的。相关研究指出,对于此类的患者,如果能通过长时间的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和表现。但出院后由于患者缺乏指导,再加上此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特点主要是为自身护理和康复锻炼上,所实施的方法并不十分的恰当,因此所导致了患者在家所获得的护理效果较差,从而导致了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是院内护理延伸,有连续性、针对性特点,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晨僵时间,缓解关节疼痛,并改善握力。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出院前的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间、握力及骨密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的关节疼痛评分较出院前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低,晨僵持续时间较出院前缩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更短,而握力及骨密度指标出院前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前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出院前明显的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长期激素药物导致胃溃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激素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可较为明显地降低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关节疼痛感,缩短晨僵持续时间,提高握力并改善骨密度指标,减少因药物所致胃溃疡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唐霞珠,胡竹芳.协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9):72-74.
[2]张利娟,吴莉萍,周园,等.RED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6):56-58.
[3]申海艳,周静,肖丽娜,等.类风湿关节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5):76-80.
[4]赵林蓉,何花.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26-28.
[5]陆寿芬,张玉.类风湿关节炎行思维导图联合延续性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