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干预在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师秋霞 岳雪莉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肿瘤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77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实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患者护理满意认可度更高,且运动、神经功能较优,不良心理情绪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肿瘤;全面护理干预;效果
脑肿瘤多是颅内组织出现的原发性肿瘤。部分继发性肿瘤通常来源于恶性肿瘤在其他身体部位的转移,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从近年来临床发病趋势来看,脑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险[2]。脑肿瘤对患者身体会产生极大的负担,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术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3]。本研究旨在探究对脑肿瘤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77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55.13±5.3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4~80岁,平均(55.01±4.8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后访视。为了观察患者手术结束后的恢复状况,首先应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体位,保证呼吸通畅,对部分出现持续性癫痫的患者,及时予以抗癫痫药物;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观察其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查,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告知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听取患者主诉,在允许范围内满足患者需求,同时告知他们术后积极康复的重要性,改善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恐惧感,提升护理依从性。需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强化患者家属与患者间的关系,通过良好的家庭支持提升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配合度。
(3)发热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出现高热应及时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因持续性中枢性高热而诱发其他疾病。
(4)尿崩症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尿量,若术后连续2 h尿量超过30 ml/kg,应考虑有尿崩症的危险。此时,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予以抗凝药治疗。
(5)压疮护理。很多患者在术后需长期的卧床休养,为了缓解肠道长期卧床而形成了压疮,应在第一时间引导患者翻身,注意皮肤护理,防止长期皮肤承受压迫而诱发压疮。
(6)尿路感染。每天选择无菌盐水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清洗,尤其对于导尿管每日清洗次数不低于2次,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能够有效防止尿路感染发生。
(7)脑损伤护理。考虑到肿瘤手术会对患者肿瘤周围组织产生拉动作用,很多患者容易出现一过性脑神经症状,部分术后神经放电所致癫痫患者应第一时间选择抗癫痫治疗,防止对外周产生刺激。
(8)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基本的生活动作和技能训练,防止康复后自我生活能力下降;指导患者逐渐恢复饮食,由流质、半流质到普食过渡,以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1)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负性情绪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4)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评估,包括心理情绪、肢体功能、饮食情况、社会角色等,单项25分,评分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6.0处理数据,满意率率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运动神经功能缺损、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运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运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脑肿瘤可能和感染、先天因素、创伤、动脉硬化等有关,且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有着极高的病残率和病亡率[4~5]。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主要包括切除、减压术和捷径手术,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良性肿瘤均可以完全被切除,不过任何手术均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在手术结束后,脑部区域不同于人体的其他部位,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术后应加强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6~8]。
全面护理服务的出发点主要在于保障患者的全身权益。以患者为中心,将各项护理对策应用到患者术后康复的日常实践工作中,使护理人员有计划且连续地开展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手术疗效和手术康复的重要因素[7~8]。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提高患者治疗、护理配合度,保障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9~13]。
综上,针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患者护理满意认可度更高,且运动、神经功能较优,不良心理情绪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齐海晞,张静.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3):2.
[2]马蕾,帅冬梅,宋双双,等.规范化护理在脑肿瘤患者一体化18F-FET PET/MR检查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7):3.
[3]刘倩,郑锐锋.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和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4):788-791.
[4]杨跃,姚利琴,闫然,等.脑肿瘤术后患者出院时症状与延续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4.
[5]杨洪菊,杨晓雯,杨朝霞,等.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2):1487-1491.
[6]卜娜分,蔡海云,黄涛,等.46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报, 2022,29(2):2.
[7]李小娟,彭妍舒.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中的运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1):2.
[8]王娜,司文.舒适护理在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1):4.
[9]王邺辉.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脑部肿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61-163.
[10]张蕾,王文英,杨洪银.全面护理干预在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147,149.
[11]王玉心.全面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6,30(11):865,867.
[12]杨荟峰,冀蓁.整体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111.
[13]徐清.针灸疗法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S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