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刘锦茂摘要:目的 观察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实行不同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呼吸功能指标、生存质量、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应用舒适护理方式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感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应用
大部分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尽管意识清醒但是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患者不可避免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若得不到家属支持或发生紧急抢救现象,会导致患者心理障碍进一步加剧[1]。而此类患者由于呼吸衰竭无法言语,很难自主表达需求,做好护理工作十分困难,这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是不小挑战。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兼具有效护理、个性护理、总体护理多种形式的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达到社会、生理和心理三个层面最佳状态。本文主要探究我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男117例、女83例,年龄45~83岁,平均(59.8±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实行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患者档案。护理人员需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意识状态、慢性病情况、治疗方案等基本信息,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若是患者沟通存在障碍,可以使用写字板、图片、手势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沟通,以满足患者表达要求。同时,严格核对流程,仔细和对患者床号、住院号、用药情况等,了解患者状态,建立专门护理档案。
(2)保持室内干净。护理人员确保室内温度18℃~20℃左右,湿度50%~60%,营造良好病室温湿度环境从根本上控制就医环境噪音,可以安装噪声评估系统、隔音棉等方式减轻室内噪声,夜间采用控制灯避免光源过量,进而导致患者休息受到影响。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空气消毒剂等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避免空气中存留传染源,并每日更换病服和床带被罩,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干净卫生。若医疗设备与患者直接接触需使用消毒液擦拭设备和患者皮肤,避免感染。工作人员需做好自我消毒,严格洗手、消毒规定,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3)更换患者体位。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难以自行调整体位,为保证患者舒适,避免出现褥疮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与医务人员共同帮助患者摆正体位,防止患者过度曲肢,通过外展肢体防止患者肢体受压,并使用气垫床进行交替式充气或是放气,每次翻身间隔2 h,期间更换2次体位,根据患者意愿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软垫摆正体位,保证患者舒适度,并帮助患者被动运动肢体,提高舒适性,同时需要调整呼吸地参数控制好氧浓度,注意观察期间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4)舒适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每日清醒情况下为期播放轻柔、舒缓、治愈的音乐,放松患者心情,每次持续1 h,并注意观察患者神情、表现,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温柔鼓励患者,肯定患者,分享成功临床病例增强患者治愈信心,若患者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可以耐心向患者讲解关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必要性,增强患者自主配合度。
(5)呼吸道护理。若患者无法排痰,需对患者扣背,指导患者咳嗽、采取仰卧位,保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则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予以吸痰,搭配茶碱类药物促使患者排痰。吸痰时,务必适当舒展气管插管,迅速完成这一操作(2s内),同时予以1min频率的加压给氧操作。吸氧期间需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痰液颜色、性质等,通过观察患者四肢和表情判断患者状态,并予以吸氧、停止吸痰等操作。
(6)局部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可研磨制霉菌素片形成粉末状将其涂抹在患者口腔部位,3次/d,以保护患者口腔,避免口腔感染。同时,每日对患者使用氯霉素滴眼液,保持眼部清洁。
对照组患者而接受ICU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病情、基础体位护理、健康宣讲等。
1.3 观察指标
(1)呼吸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潮气量等指标差异。(2)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领域差异。(3)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疼痛度进行评价对比。(3)并发症发生率。(4)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实验组呼吸功能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S感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VA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受到阻碍,进而无法实现气体交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问题,最终引发生理反应和代谢紊乱症状,对患者威胁较大。临床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法主要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患者年龄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提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需要联合科学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需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加强沟通协调能力,提供高水平高效率护理服务,进而提高疗效,保证患者安全。
舒适护理是为满足患者舒适度提供的一种护理服务,围绕患者结合患者生理和心理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护理情况,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这种护理方式属于人性化护理,核心在于患者,通过充分关系尊重患者帮助患者增强疾病治疗信心,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同时,通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为其提供机械通气、呼吸道、局部问题等专门护理,保证患者呼吸畅通,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呼吸功能指标、生存质量、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明显,在患者需求基础上提供相应护理,消除干扰因素,减少患者由于治疗导致的不适感和痛苦,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呼吸畅通,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通过应用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加速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10):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