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流感

作者: 杨歌

1流感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人类认识较早的普通疾病。早在公元前412年,古希腊就有关于流感的清楚描述,所以流感并不属于现代病,历史较为久远。临床研究表明,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夏天发病的患者常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尽管流感属于普通疾病,但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对流感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有利于认识疾病,对群防群治有着重要意义。

1.1 流感流行历史

关于流感在全球流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1580年起,全世界所记录的大规模流感事件就有31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反响的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亚洲流感”及1968年的“香港流感”。首先是“西班牙流感”,从1918年延续到1920年,属于全球范围内发生过的最大的、较为严重的一次流感事件,当时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后面发生的“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所致的受害人数也有150多万,给世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1968年之后,虽然全球时有地区性的流感频发,但涉及全球范围内的大流感事件较少发生。基于前几次大流感事件带给全球的冲击,流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国家投入大量费用用于流感疫苗的生产,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多数流感都是由变种病毒引起的,所以研究流感的病原及病毒的变种十分重要,有利于针对流感疫苗的研发。

1.2 流感的病原学

流感的病原就是流感病毒,但流感病毒具有变化复杂的特点,病毒基因极易发生变异,变种的疫苗较难掌控、无法预测,会对各种年龄的群体造成危害。临床研究显示,流感病毒为直径80~120nm的丝状/球形的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黏病毒科),在其基因组中,有8个独立的RNA片段,且每个片段有相应的编码。关于8个RNA片段的相关信息,第1、2、3片段主要是参与到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第4片段是流感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第5片段编码核蛋白(NP)会与前三个片段相连,从而构成核糖核蛋白,参与到病毒的装配及RNA的合成中。此外,第6片段对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具有清除的作用,可防止病毒粒子聚集、促进病毒释放。第7片段编码基质蛋白(MP),其中M1具有维持病毒形态的功效,且NP和MP是临床病毒分型的依据。最后第8片段可以拮抗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干扰素产生等,其通过促进病毒RNA的表达,参与到病毒的转运过程中。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及丁型流感病毒,这主要是根据其NP和MP的抗原性差异进行划分。首先是甲型流感病毒,其宿主较多、血清型也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较低,所以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容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适应性突变或基因重组获取跨宿主传播的能力,对人类危害较大,是造成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次,乙型流感病毒。该病毒与甲型流感病毒不同,易感乙型流感病毒的特定人群是儿童和老年人,可能还会诱发相关并发症。尽管乙型流感病毒多在小范围内流行传播,但其一旦诱发相关并发症,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将带来沉重负担。再有,丙型流感病毒。一般情况下,丙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比较低,感染此病毒的患者病情往往较轻,所以该病毒对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小。最后,丁型流感病毒属于近几年发现的病毒,主要感染的是猪、牛、羊等牲畜。

如果从流感病毒威胁的群体出发,可以将流感病毒分为A、B两种类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不仅对人类造成威胁,也危害着猪、马等哺乳动物及鸟类,是人畜共患的流感病毒。该类型病毒的代表是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都是由A型病毒引发的。还有1976年发生的“俄国流感”,在人和猪之间交叉感染,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B型病毒则主要在人的身上感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1.3 流感的传播途径

作为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的传染性极强,冬春季节为高发期,北半球的流行性感冒常于10月份开始出现,12月份暴发性流行。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中会存在大量的流感病毒颗粒,在没有做好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咳嗽、打喷嚏等,其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流感病毒便会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流感病毒多由鼻腔、眼睛及口腔等部位黏膜直接或间接感染,是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病毒传播途径。总而言之,流感多经空气飞沫传播。如果接触过患者的物品,并与自己的嘴巴、鼻子、眼睛等接触,也极易发生感染。

此外,人畜共患的病毒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禽类,或接触其排泄物等进行传播,临床还尚未发现人传人现象。A型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的病毒,该病毒可能离开动物身体,经受感染的家禽传染给人,需予以注意。各个年龄群体均可感染流感,尤其是6~24个月的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流感。通常情况下,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潜伏时间有1~4天(一般2d)。尽管大部分病例是自限性疾病,但季节性流行性感冒造成的发病率是极高的,且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神经系统、肺炎等并发症,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流感的主要症状

由于流感对全球公共卫生及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明确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2.1 流感的主要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有咳嗽、鼻塞、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患者多表现为全身性不适。根据上文提及的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为例,这类流感患者起初多表现出发热,其体温可达甚至超过39℃;以乙型流感病毒患者为例,这类患者以儿童居多,且多表现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此外,临床上流感患者所出现的症状会因其自身身体情况而改变,即流感的症状会因年龄、体质及基础性疾病等有所不同。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流感症状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等。首先,发热是流感最为常见的症状。成年人患流感后,多出现发热症状,但如果是儿童患流感,则更容易发高热,尤其是1岁左右的新生儿,其发高热的概率极高。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如果小儿流感症状出现好转,但不久后又出现高热,则应立马送医治疗,排查其是否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其次,流感患者常出现呼吸道症状,比如咽喉疼痛、咳嗽、鼻塞及流鼻涕等,且持续时间较长。还有全身症状,如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身体疲倦及头痛等。以上是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谨遵医嘱,通过针对性的治疗,病情在1~2周内可得到很好的改善。

但有一类患者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即婴幼儿流感患儿。由于婴幼儿年纪尚小,无法表述或无法清楚阐释自己的不适症状,需格外小心,一旦出现以下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第一种症状是脱水。三岁左右的儿童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的症状比较常见。在患儿无法说出不适时,应该如何把握其身体情况呢?常见的情况是患儿尿布太干,这说明患儿少尿;还有就是患儿哭时没有眼泪,且眼睛下陷、嘴唇发干等,则考虑患儿发生脱水,应及时予以治疗。第二种是呼吸症状严重。具体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等,可明显看到患儿的胸肋缩进,或是患儿需通过口鼻张开等帮助呼吸。第三种症状是面色苍白、全身软弱无力。患儿面色难看,表现为不愿动,对事物缺少反应等,比如不愿被抱,表明患儿身体不适、心烦等。儿童、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都属于流感的易感、高危人群,流感严重时可引起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

儿童与成年人不同,其呼吸道保护屏障还未发育成熟,极易导致支气管炎、肺炎及咽喉炎等症状,临床上有许多季节性流感的患儿会并发肺炎。其次是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本身就存在许多基础性的疾病,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老年人患上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症状往往较为严重,且病情发展较快,肺炎的发生率极高,常诱发急性心肌梗、心力衰竭及脑炎等严重疾病。据临床数据显示,对于超过65岁的老年人,其流感相关死亡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再有便是孕妇。妊娠期间女性的呼吸系统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其呼吸道免疫系统会介导细胞向体液免疫转移,所以妊娠期间女性抵抗流感病毒的能力较低,且感染后并发肺炎的概率极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施治,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流产、早产、死胎等严重情况。

2.2 鉴别流感和感冒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将流感和感冒混淆.为了防止将流感视为普通感冒,轻视病情而延误治疗。下面基于两者的症状及发病季节、流行强度等,对流感和感冒加以区分。

流感的发病高峰季节是冬季,且传播力、传染性极强,会引起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是流感病毒,每次流行性感冒出现都意味着病毒发生变种,流感患者不仅出现咽喉疼痛、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还会出现一些较重的全身症状,比如肌肉酸痛、高热及全身疲乏等。小儿流感患儿常伴有腹泻、呕吐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且在儿童、老年人等流感高危人群中,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而普通感冒没有发病季节之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冒。如果是由环境气温变化带来的着凉所致,则被称为伤风感冒。普通感冒的病原是普通病毒,其传播性弱,病毒毒力较低,患者多出现鼻塞、咳嗽等局部症状,病情较轻,很少引发肺炎等相关并发症。

2.3 流感的治疗与预防

事实上,流感治疗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多喝热水(防止发热脱水),促进病毒的排出等。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可表现为自限性病程,高热症状在感染后1周左右便会逐渐消退,全身性不适也会逐渐好转等。如果有必要的话,成年流感患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说明的是,流感是流感病毒所致,如果患者没有继发细菌感染,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对病毒无效。

临床上,流感没什么特殊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做好疾病的预防。常见预防流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接种流感疫苗。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可起到70%~90%的保护作用,尽管还有可能患流感(传染性极强),但症状会减轻很多,且一些致命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第二,不在流感流行区人群密集处聚集。可防止集会时人群间发生感染,通过降低感染的机会、控制疫区人员流动等,控制流感扩散。

第三,注意个人卫生。除了接种疫苗,还需维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接触患者的手擦眼睛、鼻子等。此外,对于一些人畜共患的流感病毒,还需加强对家禽的保护,以免家禽感染后传染给人。

3小结

综上所述,流感是最古老、传播最广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不仅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也威胁着人体生命健康及全球公共卫生,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其中,对于流行性感冒来说,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缺失等群体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流感对这类人群造成的危害极大,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此外,通过分析,流感的主要症状是高热、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等,但婴幼儿流感患儿的症状需要多加注意。总而言之,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及身体情况等不同,其流感的症状也存在差异,需提高流感知识的宣传效率和疫苗接种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