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作者: 覃焕英摘要:目的 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无痛分娩产妇的护理中,探究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加以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两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占比为88.00%,剖宫产占比为12.00%;对照组自然分娩占比为60.00%,剖宫占比为40.00%。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护理满意度数据方面可见,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实验组活跃期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较短(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相比较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无痛分娩产妇护理中,能够消除产妇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无痛分娩;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分娩方式;护理满意度
在分娩期间,产妇可因疼痛以及担心胎儿是否顺利娩出,引起一些负面情绪产生,以至于影响分娩。伴随现代医学护理技术的持续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在(27±3.23)岁与(27.58±3.21)岁。实验组初产妇为19例,经产妇6例;对照组初产妇为18例,经产妇7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产妇均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此研究经伦理审核批准。
1.1.1 纳入标准
(1)产妇及家属知情此次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能够配合本次研究者;(3)基础资料全。
1.1.2 排除标准
(1)患有妊娠高危症的产妇;(2)患有精神疾病的产妇;(3)基础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为分娩相关知识教育;强化基础护理,给予产妇保暖;进行产前检查。实验组加以心理护理,方法详见下文。
(1)入院宣教:按照患者的年龄、性格以及文化水平施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向患者讲解无痛分娩、顺产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的相关知识,以提升其对此方面知识的认知;列举成功案例,提升其分娩信心。
(2)产程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疗环境、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对母婴的影响;护理人员应以朋友的角色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焦虑等情绪,确保产妇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行无痛分娩;对产妇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向其讲解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在产程期间,对产妇的体位进行合理摆放,降低其身体暴露,以保护产妇的自尊心[1]。
(3)健康知识教育:初产妇在面对分娩时,常产生紧张等负面情绪,一方面是其缺少分娩知识的了解,且不具备生育经验;另一方面是分娩会造成孕产妇产生强烈的躯体以及情感体验,属于生理以及心理的应激过程。为此,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焦虑、恐惧以及抑郁均为分娩期间多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产生适当的焦虑能够提升个体适应环境能力,但严重的焦虑则会对适应环境产生影响;嘱咐产妇需要合理调节自身的情绪,以免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加大助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的风险。
(4)家属陪伴:在产妇分娩期间,设立单间产房,准许产妇丈夫陪伴产妇分娩的全过程。于医护人员的相关指导下,采取全面优质服务,促使产妇能够体会到安全、可靠;对产妇发生的负面情绪予以缓解,提升其安全感以及自然分娩的信心。
(5)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多角度给予支持,解决产妇的顾虑。为获得产妇的信任,应注意沟通方式,言语谈吐大方,以良好心态进行相关护理工作,提高产妇的依从性。
(6)改变产时方法:对产妇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强调家属在产妇分娩中的责任以及义务,对其负面情绪进行干预;强化个体指导,将各产程的详细表现向产妇进行讲解,并指导其配合分娩的相关技巧;向产妇讲解婴儿母乳喂养的方法;结合暗示法,为产妇营造舒适的环境。
1.3 指标观察
(1)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娩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
(2)采取SDS、SAS评分量表以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轻。
(3)对患者采取的分娩方式进行记录。
(4)制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依此来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5)观察并记录产妇的产生时间,其中囊括了活跃期、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应用SF-36量表评价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6)对两组出院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于产妇出院一周后采取电话随访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其中包含了紧张、恐惧、焦虑以及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n(%)]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时提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前焦虑评分(53.25±3.21)分、抑郁评分(54.57±3.57)分;护理后焦虑评分(23.58±3.16)分、抑郁评分(24.68±3.57)分。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53.68±3.57)分、抑郁评分(54.79±3.73)分;护理后焦虑评分(38.95±3.58)分、抑郁评分(37.87±3.56)分。t检验值:护理前焦虑评分(t=0.465,P=0.643)、抑郁评分(t=0.221,P=0.825);护理后焦虑评分(t=16.725,P=0.001)、抑郁评分(t=13.594,P=0.001)。护理前,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分析
实验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2例,占比为88.00%;剖宫产3例,占比为12.00%。对照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5例,占比为60.00%;剖宫产10例,占比为40.00%。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24/25):非常满意为16例,占比为64.00%;一般满意为8例,占比为32.00%;不满意为1例,占比为4.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00%(17/25):非常满意为11例,占比为44.00%;一般满意为6例,占比为24.00%;不满意为8例,占比为32.00%。χ2检验值:护理满意度(χ2=6.639,P=0.010)。由护理满意度数据方面上可见,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
2.4 两组产程时间对比分析
实验组活跃期(127.64±34.53)min、第一产程(78.75±34.21)min、第二产程(6.89±2.15)min;实验组活跃期(167.65±56.78)min、第一产程(64.32±32.34)min、第二产程(6.43±2.36)min。两组产程时间对比t检验值:活跃期(t=3.010,P=0.004)、第一产程(t=1.532,P=0.131)、第二产程(t=0.720,P=0.474)。实验组活跃期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较短(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相比较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两组产妇产生时间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2.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分别为(57.68±4.36)分、(56.56±3.65)分;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分别为(87.53±4.46)分、(76.43±3.43)分。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t检验值:护理前:(t=0.984,P=0.329);护理后:(t=9.864,P=0.001)。各组护理前后对比t检验值:实验组(t=23.929,P=0.001);对照组(t=19.8354,P=0.000)。经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P<0.05)。
2.6 两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
实验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紧张2例,占比为8.00%;恐惧1例,占比为4.00%;焦虑1例,占比为4.00%;抑郁0例,占比为0.00%。对照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紧张8例,占比为32.00%;恐惧7例,占比为28.00%;焦虑8例,占比为32.00%;抑郁6例,占比为24.00%。实验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3讨论
由于大多产妇为初产妇,对分娩知识以及经验缺失,极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应向其普及无痛分娩相关知识,提升其认知,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其负面情绪,提升分娩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中,护理前,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心理护理能够对产妇的负面情绪予以缓解,从而促进其维持良好的心态。由分娩方式上可见,实验组自然分娩占比为88.00%,剖宫产占比为12.00%;对照组自然分娩占比为60.00%,剖宫占比为40.00%。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心理护理能够转变产妇的思想,依从自然分娩,从而增加了自然分娩率。由护理满意度数据方面上可见,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实验组活跃期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较短(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相比较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两组产妇产生时间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护理能够对产妇的产程起到促进效果。实验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实验组出院后1周的负面情绪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情况。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无痛分娩产妇护理中,能够消除其负面情绪,提升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 娜吾扎提·尼夏提,王淑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产妇的心理影响探讨[J].饮食保健,2019,006(050):1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