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注射止血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 朱艳春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注射止血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收的9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报告数据提供对象,以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上更短,P<0.05;研究组即时止血率更高,再次出血率上更低,P<0.05;治疗4h、6h、12h后,研究组胃pH值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分数更高,P<0.05。结论 利用金属钛夹止血的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止血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注射;金属钛夹;治疗效果;住院时间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发生病变引发的急性出血症状,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导致的出血也属于这一范畴,主要症状有呕血、黑便、血便等。在这些疾病中,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普遍,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伴随着血液容量下降而导致急性外周循环衰竭,死亡率在8%~13.7%之间[1]。如今,内窥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明确判断出患者发病的原因,出血的精确位置,从而对其进行精准的止血干预,降低再出血的概率[2~3],提升止血成功的概率[2~3]。为了进一步探讨内镜技术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本文特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所接收的9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筛选的90例入组成员截取时间区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自愿参与实验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②纳入对象均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共识》中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③实验课题报告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②合并贫血、营养不良者;③存在严重精神障碍;④存在腹部重大手术史、药物滥用史者。
常规组男性22人,女性23人;年龄限定范围:25~72岁,以(42.02±3.15)岁为年龄中间值;胃溃疡出血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6例、吻合口溃疡出血9例。研究组男性24人,女性21人;年龄限定范围:24~70岁,以(43.12±3.27)岁为年龄中间值;胃溃疡出血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5例、吻合口溃疡出血12例。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后,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1.2.1常规治疗:入院后均实施纠正电解质、止血、抑酸、输血等治疗,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依据失血量进行输血。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内镜治疗。
1.2.2常规组:在内镜下通过活检通道插入黏膜注射针,多点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对,每点2~3 mL,共计8~12mL。
1.2.3研究组:内镜下通过活检通道将钛夹推送器插入,将金属钛夹对准破溃的血管,收紧之后释放金属肽夹,紧箍整根目标血管及周围组织,截断血流。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析,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患者黑便、呕血等症状在24h内基本消失,72h内无复发,为显效;患者黑便、呕血等症状有所好转,72 h内偶有复发,为有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分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其中,前者可通过粪便潜血转阴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呕血消失时间等进行评估。
(3)分析止血时间、即时止血率及再次出血率。
(4)分析两组治疗后4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胃PH值。
(5)生活质量分析,用SF-36生活评估量表评分,对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内容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中统计学分析的软件为SPSS27.0,计数型指标采取[n(%)]进行表示,通过χ2检验;计量型指标采取(±s)进行描述,通过t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44/45(97.78%)明显高于常规组39/45(86.67%),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
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2。
2.3 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胃PH值
治疗4h、6h、12h后,研究组胃pH值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4 即时止血率及再次出血率
研究组即时止血率更高,在再次出血率上更低,P<0.05,见表4。
2.5 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70%以上均属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且在男性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胰胆管、胃十二指肠及其他器官均可出现此症。临床上易发生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及血管异常,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4~5]。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出现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以往,该病在治疗上以药物为主,以促进创面血液的凝结,促进创面修复,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因为多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属于中老年人群,其整体功能已经出现退化,基本疾病也相对较多,药物代谢能力和耐受能力都比较弱,药物很少能够达到预期的止血作用,而且容易再次出血[6]。
内镜下金属钛夹闭止血的方式能够借助金属肽夹闭作用形成物理机械能量,从而切断、阻止出血和周边阻止的血液流动,达到止血的效果。由于金属肽夹对患者进行止血时所夹取的组织不多,因此,不会刺激到患者的其他组织,从而不会加重病情,而引发继发性溃疡。在治疗一段时间后,金属肽夹可能会发生脱落,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忧,因它会从肛门内排出。本次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上均更短,同时在即时止血率上更高,而在再次出血率上更低,P<0.05。由此可见,内镜下金属肽夹止血的治疗手段在该病中的效果更加确切,其止血效果更加突出。但是,在治疗上仍要注意:其一,治疗时,需要严格把控检查和治疗的时间及适应症,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更应该重视。其二,该病患者因没有很强的机体耐受力,病情发展比较快,因此应对内镜止血方式进行合理科学地选择。如果存在休克,应先针对性进行抗休克治疗,稳定后方可实施,从而降低治疗风险。其三,金属夹钳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病灶的接触,适当调整角度,并将金属夹充分张开,确保金属夹位于出血病灶组织的中间。
综上所述,利用金属钛夹止血的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止血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生,叶丽丽,岑华丽.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0):5607-5609.
[2] 李文举.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价值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5):128-130.
[3] 何娜,吴妹,刘珍.胃镜下金属钛夹与局部注射止血法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1,34(16):68-69.
[4] 蒋正冬.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NVUGIB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ChE、PG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1,19(08):178-180.
[5] 孙会潇.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7):859-860.
[6] 魏民钧.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0):15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