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持续镇静对多发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作者: 赖文清

轻度持续镇静对多发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0

摘要:目的 探究轻度持续镇静对多发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发伤病患100例,根据镇静方案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参照组施行常规镇静方案,研究组施行轻度持续镇静方案。对比两组多发伤病患的镇静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48h,研究组病患Ramsay评分高于参照组,IL-4、TNF-α、IL-6、hs-CRP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轻度持续镇静应用于多发伤病患中有较好的镇静效果。

关键词:轻度持续镇静;多发伤;镇静效果;炎症反应

因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多发伤病患,于救治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躁、谵妄情况,加之机体损伤所致炎症反应,给患者救治带来一定的难度。为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临床多采取镇静处理,而不同镇静模式下的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改善效果不同。轻度持续镇静作为新型镇静模式,以浅镇静为目的,致力于在确保镇静效果的同时,提升镇静安全性[1~2]。本次研究探究轻度持续镇静应用于多发伤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发伤病患100例,根据镇静方案分组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参照组50例病患中男27例、女23例;最低年龄21岁,最高年龄58岁,年龄均值为(41.36±3.1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病患35例、坠落伤病患9例、撞击伤病患6例,其中受伤部位为2~3处、4处以上部位病患分别为21例、29例。研究组50例病患中男28例、女22例;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59岁,年龄均值为(41.31±3.08)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病患36例、坠落伤病患10例、撞击伤病患4例,其中受伤部位为2~3处、4处以上部位病患分别为20例、30例。两组多发伤病患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处数等基线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多发伤,部分患者伴有躁动、谵妄症状;(2)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低于30分;(3)符合镇静治疗指征;(4)病患或病患家属知悉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8分;(2)对本次研究涉及用药不耐受或存在过敏情况;(3)存在严重肝肾功能衰竭;(4)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5)存在镇静催眠、镇痛药物使用史;(6)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镇静方案,即给予病患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9;规格:15mg)药物缓慢静脉输注治疗,控制输注速度为0.01mg/kg/h~0.04mg/kg/h,控制药物总剂量不超过5.0mg。

研究组施行轻度持续镇静方案,即给予病患20ug/kg/h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54;规格:1mg)、0.5ug/kg/h~0.7u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88;规格:0.1mg),药物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持续输注48h。

1.3 评价指标

给药前、给药后48h,采用Ramsay评分系统对两组病患镇静效果进行评估,具体评分标准为:1分~3分为清醒,其中患者存在不安、焦虑或烦躁情况为1分,患者定向力、合作能力良好或维持安静状态为2分,对命令、指令反应迅速为3分;4分~6分为睡眠,其中对强声刺激、轻叩眉间的反应敏捷为4分,对强声刺激、轻叩眉间的反应迟钝为5分,对强声刺激、轻叩眉间无反应为6分。病患Ramsay评分越高,表明镇静效果越佳。

给药前、给药后48h,对两组病患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取病患3ml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4 数据处理

以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S)形式表示,以χ2检验、t检验分别作比较。P<0.05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给药前、给药后48h两组多发伤病患Ramsay评分对比

给药后48h,研究组病患Ramsay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2.2 给药前、给药后48h两组多发伤病患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对比

给药后48h,研究组病患IL-4、TNF-α、IL-6、hs-CRP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多发伤病患于救治过程中极易出现烦躁、不配合、谵妄等情况,影响疾病救治,并引发炎症反应。人体受损伤时,机体应激反应强烈,促使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加剧损伤。临床救治多发伤患者需展开持续、整体干预,以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预防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血症等[3~4]。而镇静干预对于稳定患者体征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明显效果。但不同镇静模式或镇静药物,其镇静效果有所不同。

近年来,轻度持续镇静于临床被逐渐推广应用,该镇静模式相较于常规镇静模式,镇静效果更佳,且对患者的影响较小。轻度持续镇静模式以浅镇静为目的,符合机体生理特点,在确保镇静效果同时,最大程度避免镇静过度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该模式干预下,无需对病患展开每日叫醒工作,可有效避免唤醒风险、减少镇静波动[5~7]。对多发伤病患开展轻度持续镇静干预,使用的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其中布托啡诺属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其代谢产物激动k-阿片肽受体以达到镇痛效果[8~9]。而右美托咪定作为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抑制机体交感神经活性,同时具有非剂量依赖性镇痛、剂量依赖性镇静催眠作用,且不会产生呼吸抑制情况。协同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药物对多发伤患者展开轻度持续镇静干预,在提升镇静效果的同时,对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积极意义[10]。

综上所述,轻度持续镇静应用于多发伤病患中,对提升病患镇静效果以及改善其炎症反应有积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学强,潘姗姗,纪德峰,等.轻度镇静对多发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8):2892-2895.

[2] 徐俊峰.儿科重症多发伤行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价值[J].中外医疗,2021,40(35):104-107.

[3] 童文佳,宋从磊,金丹群,等.不同镇静方案对多发伤重症儿童的镇静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6):542-546.

[4] 李继南.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对多发伤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93-94.

[5] 许冠华,顾莹莹,王云超,等.改善颅脑损伤术后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致心率缓慢的临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16):1994-1999.

[6] 李京辉,朱明,曲海,等.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86-88.

[7] 李秀珍.对在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的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242-243.

[8] 高劲松,韩锦,王青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症监护室多发伤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5):590-591.

[9] 韩怡.每日唤醒与舒适化镇痛镇静两种方案在ICU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中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7):808-810.

[10] 李学远,万里,余丽霞.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中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6):26-2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