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与探究
作者: 王华文摘要:目的 讨论揭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5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数量、住院过程持续时间、骨折愈合实现时间,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椎体矢状面植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SAS、SDS和生活质量等衡量项目。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测算值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测算值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数量、住院过程持续时间,以及骨折愈合实现时间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椎体矢状面植数、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衡量项目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SAS、SDS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衡量项目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脊柱骨折患者;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后路内固定手术;临床效果;测算对比
脊柱骨折疾病是脊柱部位在遭遇外界暴力因素作用下所致的外伤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形成和展现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症状、下肢麻木症状,以及疼痛症状等,且还会显著提升患者发生压疮并发症,以及坠积性肺炎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在临床确诊之后,尽快选择运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治疗处置干预环节[1~4]。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现阶段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展开治疗处置的基本方法,参考结合患者的病情表现特点,合理制定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技术操作方案,能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5~8]。文章以我院部分脊柱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5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介于22~60岁,平均(41.27±2.38)岁。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介于21~59岁,平均(41.25±2.36)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
1.2 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参照组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治疗。
1.3 临床观察植标
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数量、住院过程持续时间、骨折愈合实现时间,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椎体矢状面植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SAS、SDS和生活质量等衡量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3.0,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则认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差异。
2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衡量项目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2.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衡量项目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衡量项目低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2。
2.3 两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数量、住院过程持续时间以及骨折愈合实现时间等衡量项目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数量、住院过程持续时间,以及骨折愈合实现时间等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详情参见表3。
2.4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椎体矢状面植数、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等衡量项目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的椎体矢状面植数、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等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上述衡量项目均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4。
2.5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SAS、SDS衡量项目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的SAS、SDS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S、SDS衡量项目均低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5。
2.6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衡量项目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衡量项目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6。
3讨论
脊柱在控制维持人体平衡状态和负重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影响作用。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确诊后,应当尽快择取和运用适当技术方法为患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确保患者获取良好临床结局[9~12]。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过程持续时间、术中累计出血数量、住院过程持续时间,以及骨折愈合实现时间等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椎体矢状面植数、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等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衡量项目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SAS、SDS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S、SDS衡量项目均低于参照组(P<0.05)。
本次研究证实,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引起外科临床医生的密切充分关注和推广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逯登鹏,尚大财,尚晋.胸腰椎损伤分类与严重度评分联合载荷分享评分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2,11(02):147-151.
[2] 潘玉琴,陶婷,吴晔.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38(12):1554-1559.
[3] 张华俊,王遥伟,吴树华.Quadrant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植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2):25-27.
[4] 高殿杰.Sextant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式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3):123-125.
[5] 李盖,何升华,郭子宾,等.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Neuritin、NFL、S100B蛋白水平与术后预后不良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2):4303-4307.
[6] 吴洋洋,刘高熊,李敬祥.金天格胶囊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及对骨密度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22):93-96.
[7] 朱雷,张鹰,王致远,等.经多裂肌间隙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2021,16(11):1683-1687.
[8] 拾欣,牟建勋,刘年胜.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病情程度与外周血磷酸化神经丝蛋白重链,S100钙结合蛋白B水平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1):2107-2107.
[9] 宋鑫,张锋,韩帅,等.后正中入路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单节段AO分型A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21,19(05):289-295.
[10] 欧阳艳菲,苏镜,郭星,等.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S100B、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表达与其病情程度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0):2044-2044.
[11] 李宝元,张晓越,冯伟,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纯性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植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09):45-49.
[12] 盛斌,孙岚.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