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 张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价值分析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9.19±1.26)mmol/L,高于对照组水平(4.59±0.86)mmol/L;餐后2h血糖(12.58±1.29)mmol/L,高于健康者指标(4.58±1.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9.94±0.73)%高于对照组健康者水平(5.27±0.18)%,;血清C肽指标(0.96±0.15)ug/L低于对照组(1.72±0.19)μ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8.28±1.07)mmol/L,低于糖尿病肾病指标(10.38±1.57)mmol/L;餐后2h血糖(11.21±1.08)mmol/L,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指标(14.29±1.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58±1.21)%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10.72±1.24)%;血清C肽水平(1.06±0.16)ug/L高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0.91±0.14)μ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病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确定,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依据,帮助患者病情恢复,改善症状,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病因素较多,如饮食习惯、遗传、生活方式等,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具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上糖尿病不能根治,通过药物能够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水平,会导致肾脏、心脏、血管、神经以及眼部等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及功能障碍,使得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检查模式至关重要,早日发现及治疗对预后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测定。但血糖浓度处于动态变化,临时的血糖监测不能作为糖尿病确诊的诊断标准。为此,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在临床检验中运用越来越普及。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近一年的糖尿病及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比较在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具体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58.42±1.38)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7.7±2.6)年。观察组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有43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57.73±1.06)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7.5±2.4)年。比较两组研究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研究者对本次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者;治疗依从性高且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功能障碍的研究者;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存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者;在研究前有降糖干预措施的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进行抽血化验前,医护人员均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项目及其意义。在被检者空腹和餐后2h,分别抽取5mL静脉血,离心机转速设置为3000r/min,离心10min,静置10min后分离血清,在零下20℃的环境下低温保存。使用伯乐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东芝FX-8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按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使用安图化学发光测定仪及配套试剂盒及配套试剂盒,按化学发光技术测定血清C肽水平。在血糖相关指标的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执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研究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9.19±1.26)mmol/L,高于对照组水平(4.59±0.86)mmol/L;餐后2h血糖(12.58±1.29)mmol/L,高于健康者指标(4.58±1.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9.94±0.73)%高于对照组健康者水平(5.27±0.18)%,;血清C肽指标(0.96±0.15)ug/L低于对照组(1.72±0.19)μ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有4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8.28±1.07)mmol/L,低于糖尿病肾病指标(10.38±1.57)mmol/L;餐后2h血糖(11.21±1.08)mmol/L,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指标(14.29±1.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58±1.21)%,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10.72±1.24)%;血清C肽水平(1.06±0.16)ug/L,高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0.91±0.14)μg/L。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慢性内分泌科疾病,在我国每年都呈现升高的趋势。另外,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在近年来有低龄化的趋势。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为2型糖尿病,患病因素较多,多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相关。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是改变生活饮食方式。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但临床诊断率较低,低于40%。因此,提高糖尿病的诊断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主要方式包括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检测。空腹血糖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操作简单,判断方便,但是空腹血糖水平只能反映患者临床的葡萄糖水平,代表局限,容易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漏诊、误诊。糖耐量检测的具体方法是在患者口服葡萄糖2h后,再测量血糖水平,而患者的依从性会影响诊断结果。近年来,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既科学又简单的诊断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葡萄糖代谢不平衡引发,胰岛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70%左右,胰岛素由胰岛细胞产生。而胰岛素原是胰岛素的前体,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胰岛素原会被分解成三段,前后两段重新联接后成为胰岛素,单独的一段即血清C肽,属于胰岛素的分泌物,血清C肽与胰岛素呈等分子关系[1]。血清C肽不受肝脏酶灭活,血清C肽的半衰期为10~11min,长于胰岛素的半衰期4.8min。因此,检测血清C肽能够准确反应胰岛细胞的功能,在临床上更具有诊断价值。另外,外源性胰岛素不含血清C肽,使得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仍然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2]。将血清C肽作用糖尿病的诊断,能更好地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准确、稳定获得结果;如果血清C肽指标降低,说明胰岛B细胞的功能减退或丧失。糖化血红蛋白是血中血红蛋白和血糖的混合体,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转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正比,表明患者近两个月至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它的形成缓慢,短期的高血糖并不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因此,饮食对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较小。患者在接受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或者空腹状态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不受影响,其只与血红蛋白及血糖的结合时间、血糖浓度相关[3]。因此,临床上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将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因二者之间呈非标准的线性关系,即往研究中对于即有报道正相关的,也有报道负相关[4],因为反映血糖水平的HbA1c改变不决定反映胰岛功能的血清C肽改变。为此,本次研究将糖尿病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有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及健康人员的血清C肽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三组血清C肽水平相比,健康者>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糖尿病肾病>单纯糖尿病>健康者(P<0.05)。结果表明,血清C肽水平在轻度糖尿病时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指标有所增加。单纯糖尿病时,促进胰岛细胞的分泌,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细胞功能下降。提示临床用血清C肽与HbA1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这与国内多篇文献报道[5]一致。

综合所述,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联合诊断糖尿病,能够降低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率,明确糖尿病严重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更准确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杜馨莉.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准确率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59-61.

[2] 钟小雄.血清C 肽、糖化血红蛋白与N-乙酰-D-氨基葡糖苷酶联合检验在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7):173-175,179.

[3] 吴云美.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和安全性分析[J].特别健康,2021(26):275.

[4] 何丽凤,李全培,张海业.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5):66-67.

[5] 王晓书,唐媛媛,李白均,等.血清C 肽、HbA1c 和GSP 联合检测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7):1107-11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