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分析
作者: 韩琳
摘要:目的 对比冠心病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000例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5000例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实际诊断效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更好地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并为冠心病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是现阶段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可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但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还需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这也使得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其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获取的心电参数时间较短,存在漏诊风险。随着动态心电图检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能够连续性获取不同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参数,更好地反映出不同患者的病变特点,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1]。我院对接诊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诊断中,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其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现就冠心病使用心电图检查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000例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5000例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者中:男2432例,女性2568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2.80±8.36)岁。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男2428例,女性2572例;年龄在40~76岁,平均年龄(62.75±8.42)岁。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符合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心电图检查:日本光电心电图机ECG-1350P,依据12导联心电图检查常规方法完成连接;检查前告知患者不要紧张、保持心情放松;平卧位下完成心电图电极与患者左腕、右腕、右踝、左踝等相关部位的连接。心电图连接完成后予以观察,分析心电图记录中是否存在ST-T改变、ST段改变、异常Q波、T波倒置、波幅异常变化等。综合不同心电图变化做出诊断。
动态心电图检查:日本光电RAC-3012型动态心电图机,将动态心电图机不同电极与患者体表相连;连续记录患者在24h的心电活动情况,告知患者可处于自然状态,避免跑步、接触强烈磁场和电场,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与过度劳累,从而保证心电图记录结果的可靠性;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完成后,整理记录的心电图,结合整个过程的变化做出诊断。
跟访到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1)心肌缺血检出情况,心电图中ST 段水平或斜下方下移不超过1mm,ST段下移明显,超过0.1mV,连续2次ST段下移的时间间隔超过1min,则评价为心肌缺血;(2)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合检查中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做出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不同数据,并将其输入到软件SPSS 21.0中,研究结果数据均为计数资料类型,用[n(%)]表示,差异性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肌缺血检出情况分析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分析
心律失常方面:(1)室性早搏,常规心电图检出1520例(30.40%),动态心电图检出3148例(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848,P<0.001);(2)房性早搏,常规心电图检出2484例(49.68%),动态心电图检出3500例(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539,P<0.001);(3)房室传导阻滞,常规心电图检出984例(19.68%),动态心电图检出1400例(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13,P<0.001);(4)房颤,常规心电图检出1640例(32.80%),动态心电图检出2100例(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79,P<0.001)。在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出情况高于常规心电图。
3讨论
冠心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基础,随着病情日益严重,可引起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明显狭窄甚至闭塞。心电图是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患者心电活动变化特点作为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研究[2]指出,常规心电图可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的依据。但是因为其在检查中获取的心电活动时间较短,部分心脏疾病以及病情评估等均需要依靠长时间的心电活动分析。这种情况下,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得到的心电活动无法在冠心病进一步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
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心电监测的技术方法,其具有动态化优势,可持续获取患者在24h或者更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结合监测时间特点,得到不同患者在不同活动状态下、不同时间的心电活动。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相比,其可获取更多的数据资料,配合患者的状态,可弥补心电活动数据有限造成的漏诊,能更加全面地结合心电活动对患者做出诊断。
从本次研究结果方面分析,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其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达到90.5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结果。与此同时,在患者出现的不同心律失常检出方面,动态心电图相应的检出率也高于常规心电图。通过对不同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便于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帮助患者纠正心律失常,更好地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工作。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得到患者在24h内的早搏次数、形态变化,有利于对早搏的严重程度做出评价,对完善患者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与舒琴[3]学者部分文献研究结论高度一致。
在实际的冠心病诊断中,考虑到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同时针对病情严重者,则需要尽快通过常规心电图得到患者的心电活动,便于及时施救,避免使用动态心电图耗时过多影响到救治效率。
综上所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更好地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并为冠心病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利萍.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价值[J].临床医学,2021,41(12):82-84.
[2] 王飞,鲍婷婷,龚梅,等.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Lp-PLA2、Cys C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6):64-66.
[3] 舒琴,杨宝宝,宁银霞,等.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24):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