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作者: 张军宁摘要:目的 分析顽固性心衰(IHF)采取硝普钠与新活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确诊为IHF的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每组各30例。对比组采取硝普钠治疗,分析组采取新活素治疗,对比组间心功能、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治疗后LVEF、BNP等水平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总有效率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结论 IHF采取新活素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安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借鉴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心衰;硝普钠;新活素;临床效果
对于多种心脏疾病患者而言,心力衰竭(HF)是其发展至终末期的主要症状,属于临床综合征。HF患者采取严格的常规抗心衰方案进行干预后,仍然无法控制及病情,心功能处于3级或4级,心衰症状休息时仍有发作,且反复住院,则称为顽固性心衰(IHF),此种病症下的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IHF高发人群为老年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心脏负荷过重是患者基础病因,而采用硝普钠治疗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缓解症状。随着近些年临床广泛应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治疗HF,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本文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确诊为IHF的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探讨了IHF采取硝普钠与新活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下述阐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确诊为IHF的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常规资料做出统计,其中对比组、分析组男女分别为17:13和18:12;年龄区间值均为61~79岁之间,统计年龄均值,对比组、分析组分别为(70.2±3.3)岁、(70.4±3.5)岁。正式开展研究前需对两组对比统计前述资料,若对比P>0.05,则分组研究可行。本研究满足伦理委员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入选及排除条件:均满足IHF的确诊条件;心功能分级3~4级;年龄≥60周岁;意识清晰,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排除甲状腺严重疾病、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血容量不足、心源性休克、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对本次用药过敏、认知或意识障碍、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基础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限制盐分摄入和入液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ECI)、洋地黄类、利尿剂、吸氧、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对比组采取硝普钠(国药准字H20033674,产自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即行静脉泵入,初始剂量2μg/(kg·min),给药剂量按照血压变化做出调整,药物更换1次/12h。注意避光,维持收缩压90mmHg以上,持续3d。分析组采取新活素(国药准字S20050033,产自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即首先静脉推注新活素1.5μg/(kg·min),之后实施静脉泵入,速度为0.0075μg/(kg·min)。注意加强监护,持续用药3d。
1.3 评价指标
对比组间LVEF(左室射血分数)、BNP(脑钠肽)等心功能、疗效(评估要求[2]: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各症状显著减轻或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各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患者前述要求均未达到为无效。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观察记录头晕头痛、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估4个因子,工具为SF~36量表[3],即日常生活、物质、心理、社会等功能因子,各为100分满分)等指标。
1.4 分析数据
结合相关数据和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中输入结果数据,完成T值、χ2检验,分别经(±s)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结果中的计量、计数等资料。当P值<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组间心功能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治疗后LVEF、BNP等水平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但治疗前两组对比前述指标的差异较小(P>0.05)。如表1示。
2.2 比较组间疗效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总有效率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如表2示。
2.3 比较组间不良反应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不良反应率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如表3示。
2.4 比较组间生活质量指标
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如表4示。
3讨论
目前在治疗IHF时,常规方法为扩血管药物、强心利尿剂、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等,但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硝普钠是一种常规抗心衰药物,其功能在于对静脉血管和动脉进行扩张,从而促使心脏前后负荷有效下降。该药物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心功能[4]。作为一种内源性激素,新活素的主要功能为抑制交感神经作用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扩张血管、利尿等,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予以显著改善[6]。该药物属于Ⅱa类药物,其是一种新型抗心衰药物,以脑钠肽为主要成分,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右房压力,减轻心脏后负荷以及全身动脉压,增加机体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现象,从而对组织细胞缺氧情况加以缓解;同时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心肌细胞中的醛固酮、去甲上腺素、内皮素等进行拮抗,对钠重吸收进行抑制,发挥显著利尿作用,从而降低心室后负荷,缓解循环阻力。另外,该药物还可保钠保水,阻抗交感神经和垂体后叶素,从而改善肾脏以及血管的血液动力平衡,进一步显著缓解心衰症状。
IHF采取新活素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为:(1)排钠和利尿作用:可对小动脉进入肾小球的部分加以扩张,对出球部分予以收缩,可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分泌,明显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对钠在集合管中的重吸收加以抑制,以降低利尿剂用量,从而发挥排钠利尿的效果。若利尿剂为噻嗪类和袢利尿剂,则可减少血容量,并增加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6]。在呋塞米不间断注射的情况下,GFR水平可降低,但会显著增高醛固酮在血浆中的水平,联合新活素之后则可促使GFR、尿量、尿钠等排泄明显增加,从而降低醛固酮水平,进一步提升呋塞米的安全性。(2)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拮抗作用,有效抑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内皮素的分泌,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后造成的心脏毒性。(3)延缓心脏重构,有效降低在高容量负荷状态下迷走神经传出的冲动阈值,有效抑制心动过速和血管收缩,增加心脏指数,增大冠脉血流量,有效降低舒张末期心室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进一步有效改善左室重构。(4)可发挥扩张血管效果,对各种收缩血管物质的产生和合成加以抑制,如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可拮抗RAAS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5)对中枢神经直接发挥作用,促使脑干部分的交感神经兴奋度有效下降,并有效减少下丘脑血管加压素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分泌量,有效抑制中枢性摄盐欲,给药时通过静脉方式还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各症状表现予以显著改善[7]。
本文结果中,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治疗后LVEF、BNP等水平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这表明IHF采取新活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从而延缓疾病进展。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总有效率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这表明IHF采取新活素治疗的效果更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各种症状。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这表明IHF采取新活素治疗可有效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更高。与对比组比较显示,分析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这表明IHF采取新活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可见,IHF采取新活素治疗发挥着极大优势和积极作用。
综上,IHF采取新活素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安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可进一步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辉.硝普钠与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衰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6):108-110.
[2] 马睿.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43-44.
[3] 宋福钰.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7):131-132.
[4] 武丽华.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比较[J].健康大视野,2019,4(24):51.
[5] 张玉臣.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7):147-149.
[6] 管琳琳.探讨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J].母婴世界,2019,6(22):117.
[7] 韩媛媛.基于新活素治疗急、慢性及顽固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2(21):295-295.
[8] 于晶.新活素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J].健康之友,2020(16):144.
[9] 姜庆喜.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和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156-158.
[10] 赵明.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衰53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135,138.
[11] 李钱伟.呋塞米联合硝普钠、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0):1565-1566.
[12] 梁红璞.呋塞米联合硝普钠、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