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学作用分析

作者: 刘淑德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学作用。方法 将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126例,根据系统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63例患者运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研讨组6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尿毒清颗粒治疗方案,并分析其药学作用。结果 用药60天后,研讨组的血肌酐、尿氮素指标均低于参照组,肌酐清除率则高于参照组,研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学作用明显,可有效对血肌酐、尿氮素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控制,并提高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尿毒清颗粒;慢性肾功能衰竭;药学作用;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的是机体因疾病或用药而产生的肾功能损伤,是各类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患者往往体内已聚集多种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或激素降解产物,由此引起水钠潴留、维生素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酸碱紊乱、糖类脂质蛋白质紊乱等表现,全身各个组织系统均受到损害。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西医认为治疗的关键在于肾衰竭进程的延缓、残存肾单元的保护。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脏腑受损、外邪入侵而导致,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邪扶正、兼治标本。尿毒清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有研究资料提出,它能够有效促进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的排泄,并减缓肾功能的恶化程度[1-2]。基于此,本文结合医院近1年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及其辅以尿毒清颗粒治疗方案,分析其药学作用,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1.1 资料

将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126例,根据系统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63例患者运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研讨组6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尿毒清颗粒治疗方案,对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予以检测,评价疗效,并分析其药学作用。

纳入标准:①与西医《肾脏病学》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与中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③患者的主症表现为懒言气短、无力倦怠、腰膝酸软、五心烦躁;次症表现为脘腹不渴、腹胀口淡;观察舌脉可见舌淡伴有齿痕、脉沉细;④患者年龄超过35岁,神志清楚;⑤患者本人及其亲属对于研究各个事项已清楚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近段时间内使用过对疗效产生影响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肤激素类药物);②存在脑部外伤或脑部出血表现;③合并阿尔茨海默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④有严重心、肝功能异常表现;⑤对于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

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男女比例41:22;年龄36~78岁,平均(51.18±16.67)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平均(6.32±1.43)年;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高血压肾病20例、梗阻性肾病18例。研讨组:男女比例40:23;年龄37~79岁,平均(51.21±17.16)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1年,平均(6.38±1.89)年;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高血压肾病21例、梗阻性肾病17例。从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性别比例、病程时间、原发疾病类型等具体临床信息数据的对比来看,组间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63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每日1次餐前服用20mg呋塞米片(由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31042148,规格:20mg*100片),同时每日1次为患者静脉滴注2ml前列地尔(由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20097123,规格:2ml:10μg*5支)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药液,连续用药60天。

研讨组63例患者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使用尿毒清颗粒治疗,每天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18:00三个时间节点各口服1袋尿毒清颗粒(由内蒙古康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国药准字:Z20094238,规格:5g*18袋),晚上22:00口服2袋,连续用药60天。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饮食均由主治医生合理安排,以普通低蛋白饮食为主,每日控制热量与蛋白质控制,分别保持在30~35kcal/kg、0.6g/kg范围之内,并合理使用升血方汤剂。

药方构成:黄芪、大枣、鸡血藤、骨碎补各30g,首乌、党参各20g,黄精15g,茯苓、白术各10g,甘草6g。以上药物以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用药60天。

1.3 观察指标

1.3.1 肾功能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肾功能指标采用日立706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氮素、肌酐清除率等。其中肌酐清除率指标计算公式为[(140-年龄)×体质量]/(0.818×血肌酐),如患者为女性再乘以0.85。

1.3.2 临床疗效指标

在患者用药60天后结合其中医证候减分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候评分方法:将主症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4个层级,分值分别为6分、4分、2分、0分;将次症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4个层级,分值分别为3分、2分、1分、0分;观察患者是否有舌脉,1分为有,0分为无。中医证候评分总计40分,减分率为用药前与用药后的评分差值与用药前评分的百分比。

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其中医证候减分率在95%及以上可评价为治愈;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分率在70%~95%之间可评价为显效;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其中医证候减分率在30%~70%之间可评价为有效;患者用药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愈加恶化,其中医证候减分率在30%及以下可评价为无效。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的公式为(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研究指标数据,计量类型资料以(±S)表达,经t值检验;计数类型资料以 [n(%)]表达,经χ2值检验。若P<0.05,则表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肾功能指标

由以下表1数据可见,用药60天后研讨组患者的血肌酐、尿氮素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则高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2 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

由以下表2数据可见,用药60天后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5.08%,P值<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病的终末期,也是肾功能不全的最为严重的阶段。虽说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替代治疗与器官移植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临床中,原发性肾小球损害、多囊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多种遗传性肾脏病、药物性肾损伤、免疫性肾损害等均可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3]。经研究可知,细胞因子Th1、Th2的平衡能够保障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而一旦发生平衡异常,则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直接影响[4~5]。常规西医治疗方式以利尿剂、铁剂以及重组人促红素等药物的使用为主,长时间使用极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贫血、骨代谢异常等不良并发症。其中,前列地尔在临床使用范围颇广,可调节人体内红细胞的异变能力,同时改善血管微循环,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经静脉滴注发挥一定程度的疗效[6~7]。中医学科中,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归属于“溺毒”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劳累过度或先天不足产生的疾病,久治未愈而导致脾肾虚空、脾脏运转失衡,体内不断累积湿浊淤,从而损伤机体正气,进一步损伤肾脏与脾脏,肾脾衰败[8~9]。

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伴有全身多器官受累表现。尿毒清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苦参、白术、丹参、大黄、黄芪、茯苓、何首乌、桑白皮等多种中药复合而成。其中,苦参具有利尿、清热、祛湿的作用,白术、茯苓可除湿健脾,丹参能够化瘀活血,大黄可解毒通腑、泄浊清热,黄芪补气健脾,何首乌益精补肾,桑白皮利尿消肿,以上各药物联合作用,达到通腑健脾、活血补气、益肾健脾、利湿解热的功效。经现代药理学进一步证实,尿毒清颗粒中的大黄可明显减轻肾脂质的过度氧化损伤程度,并对肾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调节,从而降低肾小球高度过滤性。黄芪可扩张血管,调节血管内血液微循环,从而降低血糖在血管中的浓度,加速肾功能血流速,对肾脏有效保护,减少机体内微量血清蛋白的排泄。丹参对于血小板的大量聚集、血栓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肾功能血流量进一步增强,可减少蛋白尿的产生。

用药60天后研讨组患者的血肌酐、尿氮素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则高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5.08%,P<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学作用明显,可有效对血肌酐、尿氮素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控制,并提高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小娟,杨国东,程相杰. 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清TGF-β1、NO、IL-6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3):110-113.

[2] 王湘川,刘春慧,吴灿.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28-2530.

[3] 孙军院,孙媛媛,陈磊鑫,等.尿毒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0,44(2):261-263.

[4] 阮雪玲,吴恒莲,林宏初,等.尿毒清颗粒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脂质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5,26(7):999,1000.

[5] 荆焰,司城静,姚丽,等.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9):87,89.

[6] 薛薇.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肾纤维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1):2358-2360.

[7] 王卫军,石娟.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9):1389-1391.

[8] 高新英.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245.

[9] 晏家华.肾康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1):186-18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