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
作者: 郑祖丽摘要:目的 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行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13例,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诊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自我护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以长期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丧失兴趣为典型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1]。目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家庭成员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效果。近几年,医学研究者基于抑郁症发病病因,在临床上提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以提升抑郁症患者干预效果[2~3]。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26例行常规护理模式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13例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中男(n=7)、女(n=6);年龄区间为:18~23岁、平均(20.42±1.4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个月~8个月,(4.22±0.11)个月。对照组13例行常规护理模式,其中男(n=7)、女(n=6);年龄区间为:19~22岁、平均(20.41±1.44)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个月~8个月,(4.21±0.14)个月。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均对研究无显著影响(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对象均持续情绪低落,面对学习、生活丧失兴趣,结合抑郁自评量(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超过50分,均确诊抑郁症。(2)本次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正式实施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医学伦理会同意。
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抑郁症入院就诊患者。(2)排除合并其他心理疾病、认知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3)排除无法正常言语交流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结合医嘱,指导患者掌握抗抑郁药物用药方法,并遵照医嘱定期入院复诊。(2)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给予患者言语安抚,鼓励患者换位思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持身心舒畅;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开展散步、慢跑等户外活动,以保持愉悦的心情。(3)护理人员嘱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果蔬以保证膳食平衡。
实验组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构建舒适的干预环境,在开展谈话交流的过程中避免有其他人员存在,通过重温家庭照片以提升家庭感;而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请患者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结合抑郁症专家讲座视频资料,向患者家属科普抑郁症形成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危害,从而提升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相关护理干预的实施。(2)家庭监护。该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通过陪伴以及言语鼓励等方式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患者家属在落实监听监护的过程中应态度温和、注意措辞,避免应用讥讽以及不耐烦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并多与患者讨论其以往感兴趣的事物。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诊疗依从性,借助Houpt行为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该量表1~6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诊疗依从性越高。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水平改善情况,ESCA量表0~172分,随着评分的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也随之提升。该量表共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等四项维度,四项维度满分分别为32分、24分、48分以及68分。
(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借助SDS量表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该量表总分在1~80分,其中50分为临界值,低于50分表示不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80分为高度抑郁。若患者治疗后SDS量表得分低于50分,为显效;若SDS量表得分在50~59分为显效;若SDS量表得分超过60分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相加所得和占总受检例数百分率。
(4)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在两组患者完成护理干预后,请本人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自0~10分进行评价。0~3分、4~6分以及7~10分分别为不满意、较满意以及满意,其中满意度等于较满意以及满意例数相加所得和占总受检例数百分率。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s)用t验证,(%)用χ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后诊疗依从性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Houpt行为量表得分均升高;此外,实验组患者该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自我护理水平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等四项维度以及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提升;此外,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等四项维度以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3 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4 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抑郁症近些年正逐渐发展为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该病病程长,复发率高,若患者未及时接受系统治疗,可对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落实临床给药以及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少[4~5]。近些年,临床研究显示,家庭环境是影响抑郁症患者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支持与关爱有助于患者获取情感的寄托,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以家庭为主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先通过家庭照片创建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而后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结合青少年抑郁症临床研究,使患者家属认识到自身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引导患者家属积极投入到患者疾病诊疗监护工作中。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并依据患者心理诉求对自主行为进行改进,从而为患者创建和谐友善的环境[7~10]。
冷明俊[10]临床研究显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诊疗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由此可见,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促使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疾病诊疗中,从而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从而提升诊疗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临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春珍,刘美红.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5):28.
[2] 高艺元,谢晓芳,王巧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高龄二胎妊娠妇女产后抑郁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9):24-25.
[3] 彭银群,周静,杨艳. 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115-116.
[4] 姚仙萍,余宪章.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151.
[5] 喻红.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3):272-274.
[6] 谢红芬,王桂梅,胡启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照顾者家庭负担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6):662-667.
[7] 王橘盈.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2,46(2):215-216,219.
[8] 曲海涛.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9,23(7):1404-1407.
[9] 冷明俊.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