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汤艳萍 钟晓红 杨乃上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压力性损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脊髓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疼痛护理、饮食腹胀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压力性损伤、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疼痛、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在脊柱骨折护理过程中,因脊柱的损伤恢复时间较长,在护理操作中如有不当就会造成慢性腰背疼痛情况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的风险,直接影响脊柱骨折治疗后期的临床效果[1~2]。临床中应充分做好脊柱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尽最大程度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高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治疗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在22~52岁之间,平均年龄(39.2±2.8)岁;骨折类型:腰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10例,颈椎骨折5例;受伤原因:车祸伤患者10例,跌落伤9例,其他受伤1例。观察组年龄21~51岁之间,平均年龄(37.8±3.2)岁;骨折类型:腰椎骨折4例,胸椎骨折12例,颈椎骨折4例;受伤原因:车祸伤患者9例,跌落伤8例,其他受伤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
(1)明确问题,结合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恢复时间,判定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有直接关系,对于脊柱骨折常见的并发症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脊髓损伤、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损伤、手术伤口疼痛、腹胀等[3]。
(2)开展循证支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4],寻找研究数据和资料,保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获取到的临床资料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出详实的临床护理方案,并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护理措施。
(3)确定围术期并发症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压力性损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脊髓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疼痛护理、饮食腹胀护理等。
1)压力性损伤护理:定时做好轴线翻身护理,每间隔2 h进行翻身1次,可根据患者病情建立翻身卡,对每次翻身进行记录,不能翻身的可指导并协助进行抬臀训练,观察患者受压皮肤颜色、温度及疼痛情况。
2)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30 min,每日3次,以及进行吹气球训练,每天3次,每次15 min,预防肺不张,增强肺部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指导患者如何有效咳嗽,并且对于吸烟和嗜酒患者应加强督促禁烟禁酒,保持病房内的温湿度处于舒适条件[6]。每日按医嘱给予患者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
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3000 ml,指导患者正确夹闭、开放尿管,每日定时对患者会阴部进行护理两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的发生。
4)脊髓护理:脊柱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所造成的骨折,容易导致脊髓损伤的发生,对于脊髓损伤治疗主要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初始剂量160 mg,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剂量。在给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脊柱神经和周围运动神经恢复情况以及胃肠道情况,可联合应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情况的发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小便量、二便次数、呕吐物等情况[7]。
5)疼痛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在入院后的前3天疼痛剧烈,可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或与家属聊天方式来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痛感,必要时可遵医嘱正确使用止痛药。
6)饮食腹胀护理:指导患者健康均衡饮食,减少牛奶、鸡蛋、豆类以及甜食等容易导致腹胀的食物摄入,并指导患者选择食用合适的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患者出现腹胀情况应对其腹部进行按摩,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每天3次,饭后1h进行按摩腹部,腹胀不能缓解的患者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缓解腹部不适症状[8]。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
(2)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越高[9]。
(3)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创口疼痛、腹胀、脊髓损伤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恢复期间护理不当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脊柱功能及慢性疼痛的情况,严重者出现截瘫。临床护理模式多种多样[10],循证护理倡导的工作方法是通过科学指引临床中需要决策的思维模式。该种模式下护理人员、患者、医院均能收获到理想的效果。从患者角度出发,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从护理人员角度出发,循证医学可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和水平,有效促进护理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从医院角度出发,循证护理有效促进医院护理工作更为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和医患纠纷。循证护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均较大,临床护理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结合各方面综合考虑,结合患者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式调整护理模式,以取得更优的护理效果。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最大程度降低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对于脊柱骨折合并瘫痪的患者临床意义重大[13]。加上手术创伤、出血情况的发生,导致患者体内血流速度缓慢。另外,长时间卧床还会出现诸多胃肠道反应,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有效改善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循证护理是有针对性的解决临床中常见问题,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脊柱骨折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罗琼梅.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79,85.
[2] 黄萍,卢志坚,王绍哲.优质护理在提高脊柱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4).3191-3192.
[3] 查园,王舰.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173-174,186.
[4] 罗筱玮,郭乃铭,徐海涛,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6).2542-2544,2547.
[5] 曾秋华,黄苑芬,谢倍英,等.基于多因素确认的联合促排便策略在脊柱骨折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35).4404-4406.
[6] 刘勤荣,王翠兰.循证护理在预防脊柱骨折并发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21-22.
[7] 张仙,陈静.综合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7).250-251.
[8] 刘楚素.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7).76-78.
[9] 李萌,纪凡,倪兵,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术前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8).598-602.
[10] 何美珍,刘雪希.循证护理模式对脊柱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