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 孙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方法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气管炎症引起的肺部疾病,很容易出现气囊膨胀,导致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限制,严重的可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该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加之其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迟缓、文化水平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医疗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导致病情加重,影响疗效。

临床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经鼻气管插管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如果长期插管,会对吞咽反射、语言交流等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起气管食管瘘、水肿等并发症。在拔出气管导管后,因其肺顺应性差、声门关闭、气道反射功能不完善等原因,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护理,以提高心肺功能。

临床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同时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可以缓解或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配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在医护人员或家人的陪伴下加强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呼吸系统和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使得患者的体能和耐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加快康复速度。

护理方法

生活基础护理

维持室温18℃~20℃,相对湿度50%~70%,轻度的病人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病情较重的病人要卧床休息。做好日常饮食调理和基础护理,避免出现并发症,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合理氧疗

患者如长期输氧,要注意用氧的安全性,防止吸入的氧气浓度高,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的情况。可使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氧浓度28%~30%,1.5~2 L/ min,每日>15h。

强调营养支持护理

提供高卡路里、高蛋白、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的食物含20%~30%的脂肪,15%~20%的蛋白质,50%的高质量蛋白。当患者处在压力状态,代谢增强时,需要提高20%~50%的蛋白质供给,必要时可行静脉注射。

用药观察护理

在急性发作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按照药敏实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并按照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祛痰药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教导患者正确的吸痰方式,尽量深吸,以提高或达到所需的吸气能力;在吸入后,要进行一次短暂的屏气,然后再提高胸膜腔内压,也就是肺泡内部的气压,这是在呼气过程中产生高气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最终开口时,有一股高速的气流从肺部涌出,将唾液从嘴里排出。如果有严重的感染,痰中有黏性,咳嗽困难,可以帮助拍打患者的后背,同时嘱患者多喝水,用消痰剂或者是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

康复护理

建议患者尽快下床,减少痰液的积聚,以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拔管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如每天进行低流速吸氧15h;指导患者进行胸部呼吸训练,以稳定患者的心境;进行呼吸训练,降低呼吸频率,增加呼气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肺部功能的目的。

运动锻炼

运动训练是肺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正常发病过程中,由于骨骼肌的耗竭、功能障碍(SMD)以及心肺功能的降低,患者的活动和运动耐力逐步下降。而运动可促进肌肉的有氧和无氧代谢,增加肌肉的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心脏和肺部的协调,提高最大氧气摄入量,改善呼吸困难。

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系统的炎性反应,导致体重下降,骨骼肌萎缩,以及各种组织的变化,而肺过度充气会导致胸廓和膈肌的结构改变,使得呼吸肌功能出现问题。呼吸肌锻炼虽不能显著提高患者行走时间,但可以改善呼吸肌力及耐力,减少患者的劳累感,提高生活品质。 呼吸肌康复训练方法简单、无创伤、低费用、易于推广,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和社区。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其呼吸运动方式和疗程仍需进一步研究。

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有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史,在四季都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以冬季尤为明显,甚至会出现急性加重、肺部炎症等。对于这种情况,目前有两种治疗方式:一种是高流量氧疗法,另一种是机械通气。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咳嗽,病情会加重,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平时,可练习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具体做法是:坐正,深吸一口气,双手按在胸口,身体微微前倾;咳嗽时,胸肌用力,把肺里的痰吸出来。在临床上,咳嗽练习常与改变体位、胸部叩拍、喷雾治疗相配合,以维持呼吸顺畅。

肺康复护理模式应用的价值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由于患者自身肺功能较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提高呼吸功能。而采用积极的护理方法,加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是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临床上,气管插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确保患者在气管插管后能咳出痰,减少感染等并发症,从而提高拔管的成功率,进行术后肺功能恢复非常重要。在各种护理中,包括对病人进行气管护理,确保呼吸道畅通;多种药物的应用,以降低因外科手术而产生的痛苦等不良生理反应,从而保持病人体内的稳定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进行的多种形式护理。在拔管后,应加强口腔的护理,以防止残留,避免误吸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以降低肺部感染;加强病人的呼吸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喉头水肿和肺部感染;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整体疗效,减少再插管的发生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