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麻醉注意事项有哪些
作者: 刘欣
当前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饮食方面更加丰富,高糖、高油饮食占据饮食结构中非常大的一部分。在以上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居高不下。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和调查来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率更高达15.5%,也就是100个人里面将近有15~16个有糖尿病前期的状态。权威人士称,我国目前每天新发现糖尿病患者15000人,每小时增加600人,每分钟增加将近10人。此外,更严重的是我国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并未被诊断,而已接受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控制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另外,儿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已成为超重儿童的关键健康问题。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多方面都需要多加注意,在麻醉临床治疗工作中亦是如此。综合来看,糖尿病患者麻醉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方面。
糖尿病患者的全身脏器和组织变化
糖尿病患者不同于一般接受麻醉临床治疗的患者,由于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完全治愈,因此在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之下,糖尿病自身的全身脏器和组织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于麻醉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具有一定概率出现玻璃体病变现象,一般无症状,可在眼底检查时发现,玻璃体中漂浮着许多分散的白色球形或盘状小体,状若雪球,在玻璃体前部或中部较多,可随眼球轻微移动,但不下沉。
依据相关研究和调查来看,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病率过去统计认为约5%。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从中能够看出神经性病变发病率比较高。
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肾小球病变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在临床层面上来看,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就是糖尿病肾病,原发于糖尿病,这是由于糖尿病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
一般来说,糖尿病史超过10年会逐渐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糖尿病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分析
糖尿病患者于其他一般患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在糖尿病的影响之下,其全身多个脏器和组织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麻醉临床治疗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麻醉前评估
对接受麻醉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群体来说,为了完成麻醉的效果和作用,同时还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就需要在正式麻醉之前进行评估。具体的麻醉前评估包含心脏、肾脏疾病评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控制高血压,可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实现血糖的控制。此外,在麻醉前评估过程中,还需要检查可能影响到患者麻醉效果的气管插管的关节活动性,尤其是颈部的检查。
部分手术治疗可能会历经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在麻醉之前进行胰岛素治疗,使得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对应的保障。具体的麻醉治疗过程中需要保障以下两方面:手术前夜胰岛素用量为平时睡前胰岛素的三分之二量;手术当日胰岛素用量为平时 NPH(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一半量。同时,部分患者如果长期使用胰岛素控制的情况下,麻醉手术前夜需要使用三分之二的药量,麻醉手术当日应当停掉用药,口服药亦是如此。
麻醉中的管理
对糖尿病患者的麻醉治疗工作来说,其中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既需要避免出现高血糖,同时还需要避免出现低血糖。
为了实现麻醉治疗中的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的输注十分重要,不应该使用皮下的注射方式,这种注射麻醉血糖控制效果不好,同时多次注射会影响麻醉效果,并且还会影响到正常的麻醉手术治疗。从中也不难看出,麻醉手术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持续性”的血糖控制,医护人员需在术中监测患者血糖浓度,每小时监测1次,同时静脉补液,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蛋白质糖异生,保障手术正常进行。
术后管理
糖尿病患者在麻醉手术治疗之后,其内外身体环境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此更有可能出现血糖水平的变化。因此,在糖尿病患者麻醉术后的治疗、管理上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简单来说就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相关的文献资料当中也已经印证,更高质量的预后对患者术后管理、血糖水平控制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麻醉之后的注意事项也是比较多的,包含更好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后等,这有利于麻醉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黏膜/皮肤屏障功能更良好,红细胞生成增加、胆汁淤积减少、呼吸肌功能改善、神经轴索变性减少等。
结束语
不难发现,糖尿病患者不同于一般接受麻醉治疗的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影响,患者的身体脏器和组织本质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容易出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麻醉治疗过程中就需要注重麻醉前评估、麻醉中监测、麻醉后预后等工作,从而加强麻醉治疗效果,这对于患者自身的疾病临床治疗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价值。此外,依据长期的糖尿病麻醉治疗实践经验,有的病人有自主神经病变,容易出现胃轻瘫,就是胃里的食物排空会时间延长,那么在做全身麻醉诱导的时候,易出现返流误吸。这对临床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学习,提高护理能力,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