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作者: 李燕

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0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检查项目,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疾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血常规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数量、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数量等。能够通过血常规检查直观了解到患者体内的血液情况,为后续疾病诊断提供信息数据参考。因此,血常规检查也是临床诊断中的重点项目,对于后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由于部分疾病的临床病症和特点类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经常出现无法确诊的情况,导致患者后续治疗工作受到影响。而血常规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进行检验,其中多项指标都属于临床医学中的敏感指标,当患者受到不同疾病侵袭时不同敏感指标会出现明显反应,因此利用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是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常用的方式之一。同时利用血常规检查还能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当患者经过治疗后体内各项血液指标会随之发生改变,而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医疗人员可以选择继续使用药物或者停止使用药物,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最优化的选择。

在临床医学中,很多疾病都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进行诊断。例如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时,需要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进行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疾病,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而这两种不同感染情况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不同。当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增多时,说明患者受到细菌感染,需要针对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而当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变化时,说明患者受到病毒感染,需要使用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

除感染类疾病外,部分血液疾病也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来了解患者血液的实际情况,从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例如较为知名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都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进行诊断分析,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患病初期,各项身体指标都不会产生明显变化,而当患者身体机能出现变化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治疗难度非常大,因此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而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对患者体内各项细胞的水平进行检测,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防止出现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大等情况影响患者自身生命安全。

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三大检查部分,而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体内各项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以此来对患者的血液情况和健康情况进行判定。因此,分析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主要内容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的分析。

红细胞

正常人体内的红细胞含量如下: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儿童(4.2~5.2)×1012/L。处于标准范围内说明检测人员体内的红细胞指数正常。当患者体内红细胞指数显著上升时,通常说明患者存在血液浓缩和原发性增高两种可能。血液浓缩是指患者出现大量发汗、腹泻、烧伤等情况,导致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增高;而原发性增高是指患者患有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指数上升。生活环境对于患者的红细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居住于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红细胞指数上升的情况。当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指数下降时,说明患者体内缺少应有的维生素、铁元素和叶酸,部分患者患有贫血、白血病、肾脏功能性疾病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的红细胞指数下降。

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红细胞直方图不仅能够表现出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指数含量,同时还能够表现出红细胞的体积大小。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红细胞直方图通过曲线峰的变化来表现红细胞的实际体积大小,当峰值明显向左侧偏移时,说明患者体内红细胞的体积较小,患者可能患有贫血类疾病;而当峰值向右侧偏移时,说明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体积过大,患者可能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疾病等。根据红细胞直方图,能够直观了解到患者体内红细胞的实际水平和体积情况。治疗人员根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

白细胞

白细胞检测是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正常成年人体内的白细胞指数约(4.0~10.0)×109/L,婴儿体内的白细胞指数为(15.0~20.0)×109/L。人体内的白细胞含量会随人体活动和外界环境而产生变化,例如温差较大、剧烈运动、工作等都会导致人体内的白细胞指数发生变化。每天人体白细胞含量的差值甚至超过一倍。因此,针对白细胞的检测需要确保患者处于正常状态下,并选定合适时间进行多次检测。

如果多次检测后,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指数依旧超过标准范围,则说明患者可能患有组织感染、创口发炎、组织器官受损、急性失血等病症。除此之外,例如白血病、骨髓增殖等疾病,也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指数上升。而当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指数降低时,说明患者出现病毒感染现象,例如流感病毒、水痘病毒、乙肝病毒等侵袭患者机体引发白细胞变化。而在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检测的种类也非常多,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几种。不同种类白细胞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的显示位置也不同。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的白细胞直方图上,位于左侧35~95 fl的细胞群主要显示的是淋巴细胞,而右侧160~450 fl范围内的大细胞群主要显示中性粒细胞。位于中间范围内的细胞群主要显示单核细胞,其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血小板

正常成年人体内血小板的含量范围为(100~300)×109/L,而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指数会明显超过标准范围,说明该类患者体内具有慢性炎症和增生性疾病,引发血小板指数上升。同时人体内血小板的指数含量能够通过临床治疗进行恢复。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结血液,防止人体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如果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指数过低,会导致患者的出血恢复速度减慢,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渗血、牙龈出血、出血痊愈慢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的内脏器官出现大量出血现象。部分患者在检测中,会出现血小板指数上升等情况,此类现象与患者出现突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