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会出错

作者: 王建霞

检验结果会出错0

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在新颖、先进检验方法与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持下,医院能够更便捷地开展检验工作,整体检验质量、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及时、准确检验结果的有力支持下,医生也能够更快速地作出更准确的疾病诊断,及时为患者进行治疗。但就以往的工作实践可以发现,受诸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不仅会影响临床作出的诊断和后期治疗,严重的还可能会延误患者病情。那么,导致检验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根据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可能会给检验结果带来影响的因素,希望可以为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采血时间与人体活动

每个人每天的激素水平都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采血时间不同,激素水平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睡眠状态下,人体会有大量的生长激素、泌乳素分泌,此时检测会呈现出较高的浓度。而对于甲状腺激素来讲,早晚会存在较大差距。清晨这一阶段,人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激素是最高的。因此,采血时间不同,最终得到的激素测定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还有就是,血钙、胆红素浓度以及血清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存在的差异也较为显著。另外,人体活动也会给检验结果带来诸多影响,如在运动之后,一些人群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而处于安静状态时,其尿蛋白检测的结果则是隐性。还有,乳酸、血糖在运动锻炼之后也会有明显的升高,但血糖浓度在剧烈活动之后会有明显的下降,这充分说明了,采血时间不同,以及人体活动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

饮食与饮酒

针对饮食这一方面来讲,甘油三酯这一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大。一般情况下,人体在食用高油、高脂的食物之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但第二天若正常进食,便会恢复正常。高甘油三酯给其他检验项目带来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所以,若第二天有生化项目检测,医生一般都会嘱咐患者前一天要保持清淡饮食,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针对饮酒这一方面来讲,人体在饮酒后,尿酸、肝功能还有甘油三酯的指数会明显升高。其中升高指数主要涉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此外,饮酒之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也会高于饮酒前。酒后血糖会升高50%,可能会导致原本未患糖尿病的人出现尿糖,因此,抽血检查的前3天尽可能不要饮酒。

药物影响

药物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若检验者口服避孕药,可能影响到的检验项目有很多,维生素C也是比较常见的会影响检查结果的一类。还有就是乙酰氨基酚类的药物,检查者如有服用,可能会导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出现明显的升高。再加上临床药物烦琐,作用机制也相对复杂。若患者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存在严重不符的情况,同时确定检验流程不存在错误之后,临床医生、检验医师应详细地对患者近期都服用过哪些药物进行询问,以此来快速排查检验结果异常产生的主要原因。

采血因素

采血姿势不同也容易导致人体血压产生一定的变化,而血压产生变化会给血液中小分子物质、水分在组织间隙的进出带来影响,进而使得血液中的一些物质浓度出现变化。检验结果参考值一般都是基于健康人群检测指标来确定的。采血体位通常是坐位,而对于住院患者来讲,其采血体位一般都是仰卧位,可能会给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等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评估化验结果时,临床医生要对采血体位的因素作出充分考虑。

生理期与溶血

(1)生理期影响。女性激素主要涉及黄体生成素、女性激素、卵泡激素等,生理周期变化会给其浓度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参考值的设定,也会根据排卵期、黄体期,以及卵泡期来作出区分,但是一些其他激素,就像是泌乳素在参考值设定中并没有分期,泌乳素水平也会因为生理期出现变化而产生一些浮动。另外,泌乳素水平每天的波动幅度在30%左右,因此,若同一患者两次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应对其生理周期影响作出充分考虑。

(2)溶血影响。溶血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会导致患者的多项检查结果偏高,如血清钾、谷丙转氨酶等。标本只有离心之后,才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溶血,若住院患者的标本溶血,可以及时联系护士来重新抽血。对于抽血相对困难的儿科患者,应及时和临床医生沟通,若溶血现象不严重,可以继续检验,然后在报告单上将溶血程度标注出来。但这对于门诊患者来讲,其实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若发现溶血现象,检验人员应尽可能地与患者本人联系,争取重新采血检验。

标本保存条件不当,或者是时间太久。

一般情况下,常规的检验项目,标本都可以在室温下保持一段的时间,这一时期内,检验结果不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也有一些项目,在采集样本之后,必须要立即处理,不然很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误。例如:血钾若没有在半小时内完成检测,极易导致出现指标偏高的情况。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谷丙转氨酶的浓度会越低。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标本一定要在完成采集之后,马上将血清、血浆分离,不然极易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出现偏低的情况。另外,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检测标本也一样,在采集后要将血清、血浆尽快分离。还有就是APTT、PT检测标本应在当天内完成各项相应的检测,不然标本一直处于冷藏状态,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逐渐升高。

抗凝剂影响

很多项目在检测的时候,需要在标本中加入适量的抗凝剂。如,血常规管需要有效添加EDTA才能够确保细胞的完整形态得到有效保持,血清葡萄糖检测的时候,要将氟化钠加入其中才可以实现对葡萄糖酵素分解的有效抑制。如APTT、PTIA标本中,要将枸橼酸钠抗凝剂加入其中,若未添加或添加抗凝剂不合理,都容易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错误。

另外,避免静脉输液时抽血,尤其是电解质项目等,极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错误。还有痛风患者,若服用消炎药物,应在停药三天以上的前提下,再采血测定尿酸,以免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不论实验室检测做得多么严谨,还是可能会出现检测结果出错的情况,很多时候检测结果出错的责任也是由实验检测部门承担。对此,在检验数据和临床症状出现差异时,检测部门应对样品管进行立即检视,然后重复检测,排查是否存在人为疏忽的情况。若真有错误存在,要及时更正且真心道歉。但若证实数据不存在错误,医护人员应一起讨论出错原因,或重新送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