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林映辉 陈海平 成洁好 谢翠英 赖乐琪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0

摘要: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0.98±7.55)分,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1.76±9.30)分,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等程度,自我效能感中等偏低,建议通过提高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从而减少负面心理。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感

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妇科较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全切除和次全切除两种。其中,子宫全切可引起阴道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继而影响性生活,同时还影响着机体盆底的完整性,降低了卵巢供血功能,使得卵巢逐步衰竭。卵巢作为基础的器官, 也是女性内分泌器官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切子宫的形式使得女性的内分泌过程受到阻碍,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等现象发生,这无疑会对患者生理、精神等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自我感受负担(SPB)较重。SPB主要指患者对自己实际病情感到担忧,怕影响甚至拖累家人,继而生成了挫折与内疚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及治疗效果[1]。并且,全子宫切除术还不利于保障患者自身拥有的效能感。所谓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关联着个体生活的态度和信心。对国内外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情况统计发现,较多是从患者手术情绪和生活状况等层面入手,基本上不涉及患者自我效能感。所以,本次调查以研究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以及效能感两者的关系为目的,寻找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全面干预工作提供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病房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相关书籍中的公式计算样本量,样本量=[Max(维度数)×(10~20)]×[1+(15~20)]%。本研究中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维度最多(3个),考虑到样本的流失率,将在原基础上扩大20%,因此本研究所需样本量为42~87例。

纳入标准:①行全子宫切除术后3~5d的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女性;③不存在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④患者可以主动加入调查分析中,依从性比较高;⑤患者和家属自愿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接受过镇静剂干预;②伴随重大内科疾病,尤其是脑和肾脏问题。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

(2)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 。评价指标:>40分代表存在的自我感受负担程度比较重;30~39分代表存在的自我感受负担程度一般;<20分代表存在的自我感受负担程度比较轻。

(3)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0~20分代表着机体自我效能感能力不佳;21~30分代表着机体自我效能感能力一般;31~40分代表着机体自我效能感能力比较高。

1.2.2 调查方法

给受访者阐述调查的基本目标,细致介绍调查问卷的组成项目,安排入选对象结合具体情况完整填写。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为92.7%。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问卷资料双人录入并校对,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等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釆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2结果

2.1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51例研究对象中,年龄为41~74(53.71±8.72)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40例(占78.40%),>5000元11例(占21.60%);所在居住地为市区有27例(占52.90%),城镇(郊区)有11例(占21.60%),农村有13例(占25.50%);夫妻关系融洽46例(占90.20%),一般及不融洽5例(占9.80%);病程1~12个月31例(占60.80%),13~24个月8例(占19.6%),24个月以上12例(占23.60%)。

2.2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情况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0.98±7.55)分,各维度中,经济因素条目均分较身体因素、情感因素条目均分高。见表1。

2.3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1.76±9.30)分,总条目数为10条,条目均分为(2.18±0.93)分。见表2。

2.4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

利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负相关(r=-0.495,P<0.01)。详见表3。

3讨论

3.1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等程度

本调查中,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主要集中在轻等程度,这一结果与梁英敏[2]的研究相似。其次,自我感受负担3个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经济负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可知患者在经济负担方面的得分最高。分析其原因:①本研究中患者均为女性,且退休与无业者占64.7%。自身无经济来源,患病之后可能会害怕因自身疾病住院做手术的费用将配偶或子女带入债务深渊,故对经济忧虑较多。②实际调查中,较多患者的家庭情况一般,可能会对疾病治疗产生担忧和焦虑。③即便部分患者已经具备医疗保障权益,可按照具体情况,呈现报销指数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较多费用项目不在报销体系中,导致经济负担较大。从以上分析可知,治疗前需要全方位掌握患者的家庭经济,尽可能鼓励其主动接受诊治;健全实际的医保方案,特殊情况可争取得到社会的积极支持,以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增强主动接受诊治的可能性。

3.2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等偏低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等偏低,可能的原因为: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全子宫切除术不单单代表着对女性身体产生了破坏的影响,还代表着减少对他人的吸引力,改变了身体形象。部分患者由于比较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遂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焦虑和自卑等,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指数。在临床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采取健康干预模式,让患者充分了解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自我效能感。

3.3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说明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田东丽[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患者,面对疾病与术后形象改变等问题时,往往有较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坦然地接受现实,自我感受负担也相对较低,心理压力较小,情绪较为积极。反之,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对会较高。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全子宫切除术后由于病痛、形象改变,对术后性生活质量、婚姻的顾虑和女性自尊心等方面,导致患者存在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表明,70%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负面情绪,自身的性生活质量有所降低,甚至不再进行性生活。全子宫切除患者与其他手术患者相比,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伤等情绪, 还容易产生自卑和性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导致得分偏低。当患者自我效能感偏低时,其负性情绪会给患者心理带来较大的刺激,加上经济、家庭情感方面的压力增加,导致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偏高,对病情恢复不利。这提示在临床上,应重视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 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关怀,让患者淡化子宫缺失的问题,从根源上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减少接受干预时的自我感受负担指数,促进身体恢复。

4小结

综上所述,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等程度,其中经济负担较高,自我效能感中等偏低,两者呈负相关。建议对有经济困难的患者加强关注及护理,通过科学干预,尤其是心理指导,调动家属等相关人员的交流主动性,让患者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从而减少负面心理。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少,今后的研究可增加样本量,进行多家医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文,郝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51-52.

[2] 梁英敏,邓妮,张琴.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在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20,27(6):55-57.

[3] 田东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效能感状况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2):5988-599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