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李晓红

社区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研究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社区接收的预防接种婴儿9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婴儿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用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可有效提高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以及家长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度,改善护理质量,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高,对传染病预防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社区护理;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我国计划免疫事业不断发展,免疫接种率显著提升。但据实际调查显示,仍有婴儿未能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较大程度地影响传染病预防工作,并对身心健康埋下较大的疾病隐患[1~2]。

社区是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加强相关指导与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3]。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社区接收的90例预防接种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社区护理干预内容与效果,探讨社区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社区接收的90例预防接种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体重10~29 kg,平均(18.39±3.05)kg;月龄1~48个月,平均(22.49±4.57)个月;男25例,女20例;家长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下21例,大专及以上24例。观察组体重10~29 kg,平均(18.43±3.09)kg;月龄1~48个月,平均(22.36±4.63)个月;男24例,女21例;家长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下22例,大专及以上23例。两组基线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家长知晓研究内容,愿意配合临床工作。(2)月龄0~50个月[4]。(3)新生儿时期身心状况良好。(4)入组时婴儿与家长信息等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入组前3个月有感染病或(及)传染病史[5]。(2)合并先天性疾病。(3)家长认知水平与精神状态欠佳。(4)家长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为婴儿家长讲解计划免疫接种知识与相关情况,引导家属正确认识各方面专业知识,叮嘱家长按照规定时间带着婴儿接受免疫接种。对家长进行免疫接种指导,向其讲解免疫接种后的各方面知识,告知其注意事项,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婴儿出现的异常情况,不必过分担忧或惊慌,严重时及时告诉医生,由医生为婴儿做对症处理。

观察组:社区综合护理。

(1)建档。为来社区预防接种的婴儿建立档案,记录婴儿身心情况与家长信息,为婴儿进行定期检测,记录每次的检测情况,对婴儿进行综合评估,给婴儿家长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

(2)宣教。与婴儿家长积极联系和沟通,根据家长的受教育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宣教,确保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得到有效宣讲,使家长对各方面知识有进一步了解。请家长进入社区专门的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中发送专业知识与指导信息,使家长及时观看专业的教育视频,并为家长分发专门制定的宣传册;根据婴儿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为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讲解,更为详细且全面地为家长宣讲各种知识,提高家长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专业知识知晓程度,使家长的配合度有效提高。

(3)不良反应护理。为家长讲解免疫接种后各方面情况,尤其是指导家长认识常见不良反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必要时入院就诊。

(4)心理护理。安抚好家长的情绪,与婴儿积极接触,或提供小玩具,消除婴儿的抵触心理。针对年龄小的婴儿,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对待,确保免疫接种顺利展开。

(5)舒适护理。注意改善婴儿计划免疫接种室的环境,张贴暖色调的可爱图案,准备各种可爱的装饰品,配置各种小玩具,安装电视机,循环播放动画片,适当转移婴儿的注意力,增强婴儿的身心舒适感,避免对免疫接种过于抵触。

(6)免疫接种护理。免疫接种前仔细检查婴儿的各项资料,核对婴儿与家长的信息,掌握婴儿的禁忌证等;对即将接种的疫苗各方面信息进行仔细检查,包括生产日期和厂家批号等,观察疫苗有无异常情况。确认各方面信息无误,开始为婴儿进行疫苗接种。免疫接种后,叮嘱家长带婴儿在休息室观察30 min,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或者发热等。如婴儿身心状态良好,则可自行离开。婴儿在免疫接种24 h发生局部肿痛或红肿等情况是正常现象,嘱咐家长不用为处理,约3~5 d会陆续消失[6]。

(7)定期随访。每个月对预防接种的婴儿进行随访,了解免疫接种情况,通知家长下一次免疫接种时间,避免遗漏或者延期等情况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婴儿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等疫苗接种情况,计算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

(2)根据文献制定量表调查家长的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知晓度,包括计划免疫和疫苗接种、接种要求以及常见不良反应、接种后护理五个方面,每个项目评分范围0~20分,得分高说明知识知晓度高,量表信效度0.907[7]。

(3)依据社区医院护理工作管理意见制定量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优质护理指导等,评分范围0~100分,≥95分为满意,75~94分为基本满意,≤7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8]。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检验资料,计量资料有体重、月龄和家长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知晓度、护理质量评价等,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有男女性别占比、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比较

观察组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家长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知晓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计划免疫涉及的内容较多,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社区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关于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的社区护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注重新理念和新方式的使用,在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的过程中提供护理干预,解决各种影响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因素,保证婴儿均按规定接种疫苗,完成国家规定的免疫接种[9]。

本研究中使用社区护理干预婴儿计划免疫接种,注重婴儿计划免疫接种各方面影响因素的考虑,为预防接种婴儿建档、宣教,做好不良反应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舒适护理,保证婴儿免疫接种顺利。对婴儿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提醒家长带婴儿接受免疫接种。本次护理以婴儿计划免疫接种为核心,根据婴儿和家长的身心特点实施护理,着重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强调实际工作中保持高度责任心,以较强的综合能力为婴儿进行针对性服务,注重对家长进行专业知识宣教,指导家长正确护理婴儿,强化家长与婴儿的配合度,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家长对护理满意度[10]。研究结果显示,婴儿卡介疫苗接种率10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7.78%,百白破疫苗接种率100.0%,麻疹疫苗接种率95.56%,乙肝疫苗接种率95.56%,家长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知晓度明显提高,更全面地知晓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和接种要求、常见不良反应以及接种后护理等方面知识。此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社区综合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静,张晓.全程护理指导应用于计划免疫接种中对儿童家长接种认知水平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5):177-179.

[2] 何汉红,刘沛仪,黄泳仪.预见性护理在1~3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9):111-113.

[3] 王东平.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名医,2021(22):177-178.

[4] 吴红勇.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3):96,95.

[5] 董玉滕.分析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重要性[J].系统医学,2021,6(9):133-136.

[6] 张红.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7):97-100.

[7] 钟莹,练文玲,钟慧斌.无缝隙护理在社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238-239.

[8] 王巧英.社区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20,7(29):173,184.

[9] 于灵,肖红艳.探析儿童家长实施护理干预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0,5(1):18.

[10] 纪富娟,李新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特点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339,34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