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nz-RR间期散点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作者: 谭文婷
摘要:目的 探讨Lorenz-RR间期散点图对心律失常的应用诊断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4月住院、门诊患者共300例,通过将24 h动态心电图数据做成Lorenz-RR散点图,分析比较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及Lorenz-RR散点图诊断结果,同时观察Lorenz-RR散点图形态,分析300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测值及B线斜率。结果 一分布图形142例,三分布图形72例,四分布图形13例,房性早搏并行心律1例,房性早搏未下传2例,五分布2例;复杂型图形26例,“扇形”图形35例,“格子状”图形1例;通过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及Lorenz-RR散点图诊断结果发现两者结果无明显差别;B线斜率在各心律失常中具有不同范围数值;通过Lorenz-RR散点图了解到心率变异性中多分布图形SDNN、SDANN与一分布图形比较均有下降。结论 Lorenz-RR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诊断中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B线斜率在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中不同,Lorenz-RR散点图用于心率变异性评估更具有直观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
Lorenz散点图是由Poincaré的姓氏命名而来的,因此又称为Poincaré散点图,其是通过集合了数学思想、计算机技术和心电学专业知识所形成的一个产物,也可称为RR间期散点图[1]。曾一度只被认为作为分析心率变异性(HRV)的一种辅助操作,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大量报道:发现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心电生理信息[2]。因此,其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的诊断地位也愈加重要,尤其在恶性心律失常及疑难图例中也能体现出极大的优势,为临床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意义[3]。本文主要是回顾性分析了300例动态心电图的Lorenz-RR散点图,进一步探讨及证实Lorenz-RR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自我院2022年1~4月共300例住院、门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患者,记录时间均大于22 h,其中男168例、女132例,年龄范围在19~86岁。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迪姆软件24 h动态心电图连续患者的心电数据并同步分析。在安装动态心电图前患者已了解此研究,且具有相关资料,安装动态心电图期间尽量避免数据干扰。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软件系统将24 h的10万次的RR间期序列进行分析,制作出24 h的RR间期坐标散点图,根据时间顺序在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X轴)代表第一个RR间期,纵坐标(Y轴)代表第二个RR间期,共3个RR间期形成第一个点[4],以此类推下去在直角坐标图上表现出所有的RR间期,最后将根据散点图形成相应的形状,由此反映出心率变化的特点。从而了解心动周期的变化,根据坐标散点图得到各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形态。
1.3 观察指标
分析300例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Lorenz-RR间期散点图的检测诊断结果和形态及心率变异性,观察Lorenz-RR间期散点图的B线斜率(B线是指心电散点图中最靠近横坐标的长轴,B线斜率=0.022乘以角度(B线和X轴的夹角)[5]。
1.4 Lorenz-RR间期散点图图形分布特点及B线斜率范围[6]
①窦性心律:一分布图形,B线斜率等于1。②室上性早搏:三分布图形(室上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为特殊的三分布图形),B线斜率范围在0.18~0.80。四分布图形,B线斜率范围在0.131~0.505。③室性早搏:三分布图形,B线斜率范围在0~0.088,四分布图形,B线斜率<0.132。④心房颤动:扇形分布,B线斜率>0.11。⑤心房扑动:格子状有序多分布图形,是传导比例变化的心房扑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Lorenz-RR间期散点图的图形结果
(1)Lorenz-RR间期散点图一分布图形:诊断窦性心律共142例,其中“棒球状”51例,“梭状”19例(图A),“彗星状”72例(图B)。
(2)Lorenz-RR间期散点图多分布图形。室上性早搏:三分部图形共43例(图C),四分布图形共8例(图D),室上性早搏并行心律1例(图E);室上性早搏未下传2例(图F)。室性早搏:三分布图形共35例,四分布图形5例(图G),五分布2例(图H);复杂型图形(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共26例(图I)。心房颤动:其中“扇形”13例(图J),“扇形”叠加室性早搏图形22例(图K);心房扑动1例:呈“格子状”(图L)。
2.2 Lorenz-RR间期散点图与人工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比较
300例动态心电图结果与Lorenz-RR间期散点图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别。见表1。
2.3 B线斜率在Lorenz-RR间期散点图中的分析结果
B线斜率在各心律失常中具有不同范围数值,通过B线斜率范围值可进一步辅助诊断心律失常。见表2。
2.4 一分布图形和多分布图形SDNN和SDANN比较
通过Lorenz-RR散点图得到心率变异性SDNN和SDANN数值,发现多分布图形比一分布图形SDNNA和SDANN均有所下降。
3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现代医学迅速发展,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且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占据了主要地位。尤其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猝死等病情变化,因此,心律失常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目前,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检查仍为动态心动图,因动态心电图可以对患者进行24 h 10万次心电信号的持续记录,明显提高了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诊断恶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的心律失常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动态心电图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为模块分析,其自动识别及分析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具有耗时长、自动诊断和分析准确率低的缺点。Lorenz-RR间期散点图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图形直观等特点,其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Lorenz-RR间期散点图与人工诊断结果比较准确性无明显差别,这也进一步证实了Lorenz-RR间期散点图不仅具有时效性,也同时具有准确性,这也为心律失常分析和诊断提供了更便捷、准确的方法,也为临床诊治缩短了时间,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等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已有研究证明,根据B线斜率的范围值能够得到与不同的心律失常相关性。这与我们研究结果一致,B线斜率范围值能为诊断心律失常提供辅助意义,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提供了可靠依据。
心率变异性是评估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以及平衡性的指标,主要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与定量来评估。自主神经的变化被认为是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迷走神经兴奋减少时往往会促进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已有研究证明,心脏自主神经紊乱是猝死的重要因素,心率变异性降低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个独立性危险因素,因此其在临床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前认为,散点图只是作为分析心率变异性的一种辅助操作,近年来,对于散点图和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认为Lorenz-RR间期散点图既可以显示出心率变异性的整体形式,又能直观地展现各心搏的瞬时变化。本研究中,Lorenz-RR间期散点图直接、明了地反应出心率变异性SDNN和SDANN数值,具有快速、直观性,同时发现多分布图形者较一分布者心率变异性SDNN和SDANN均有所下降,由此了解到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心率变异较正常者有所降低,这也为临床评估心律失常患者病情治疗、预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Lorenz-RR间期散点图在分析心律失常中具有更加简捷、准确的优势,通过Lorenz-RR间期散点图分析心率变异性也具有直观性,共同为临床心血管的疾病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方洁.重视心电散点图的临床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1):3-6.
[2] 迟晔虹,张明玥,梁娟,等.心率变异性在散点图指标和时域指标中的对比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35(7):628-630.
[3] 向晋涛,李方洁,郭成军.心律的整体观:认识和解读RR间期散点图[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1):12-15.
[4] 秦庆庆,庞家华,张敏,等.1000例动态心电图的Lorenz散点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57-360.
[5] 尹岚,万菁菁,徐昕.心电散点图在快速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5):326-328.
[6] 李方洁,向晋涛.心电散点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