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分析
作者: 潘思思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肠道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缩短肠道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利于病症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时间;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肠道排气是胃肠道患者术后的一个关键恢复指标。由于肠道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应激反应,加之术前患者受不良情绪影响,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影响手术质量[1~2]。术后若是不及时恢复肠道功能,尽快排气排便,则会引起肠道黏连、梗阻、下腔静脉血液回流等,增加患者痛苦及额外的经济负担[3]。为此,本研究探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肠道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64.55±5.39岁;体重45~62kg,平均体重53.43±4.29kg。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5.08±5.12岁;体重44~60kg,平均体重52.59±4.88kg。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楚,可配合护理人员工作;(2)依从性高者;(3)患者术前检查肠道功能无任何异常。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异常者;(2)存在重要组织器官衰竭者;(3)存在肠道功能异常者;(4)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心理疏导。为患者建立好住院档案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带患者到病房,介绍病友、医院设施等,消除陌生感。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等,评估其心理状态,利用心理学知识、既往临床护理经验等,针对性地沟通及疏导,并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树立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操作的目的、意义等,消除患者顾虑及提高认知,以此来缓解不良情绪,避免影响手术效果。(2)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前、术后24 h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肠道术后护理基本知识,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与咳痰训练。(3)饮食护理。术前评估患者体内营养状态,嘱咐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食物为主,为机体储备充分的热量,便于提高机体手术耐受力。术后遵医嘱对患者展开饮食干预。术后第一天,进食半流质食物50~80 ml,初次可适当饮用温水润肠,间隔1~2 h,无任何异常反应后,可进食米汤;术后第二天,可进食全流质食物100~150 ml,适当增加鱼汤、鸡汤等补充营养;术后第三天,可进食软食,如鸡蛋羹、馒头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禁止食用奶牛、豆浆等胀气食物。
研究组实施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制备灌肠液,将浓度为0.1%~0.2%的肥皂水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制备溶液500~1000 ml,温度39℃~41℃。嘱咐患者裤子脱至膝盖处,采取左侧卧位。在灌注前,拉好窗帘,关门,尊重患者隐私,避免患者出现抵触心理。把输液管放置在输液架上,将肛管前端1~10 cm内的气体排净,并且涂抹润滑剂;橡胶连接管与肛管末端相连,插入患者肛门内;排空气体后,固定肛管,止血钳夹住肛管,控制好液体速度及量,期间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若是出现不适感,应调整速度;最后夹闭橡胶管,用卫生纸包裹拔管,叮嘱患者平躺5~10 min后排便。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
(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别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分数越低,说明患者情绪状态越良好。
(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分别从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4个项目进行评分,分值为100分。功能评分指数越高,说明患者护理后效果越显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上, 通常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道疾病,以改善相关病症。在手术顺利结束后,患者肠道处于麻醉状态下,无法正常工作[4~5]。此时,患者一旦进食,可出现肠道梗阻等,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护理。其中,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受到麻醉刺激的影响,利于术后尽早排气,恢复正常饮食[6~7]。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说明采取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各项机体指标。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认知度,便于后续工作顺利进展,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8~9]。并且术前实施灌肠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抑制情况,加速功能的恢复。明确患者术后成功排气后,叮嘱患者尽早进食,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促进肠道蠕动。
本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心理疏导是整个护理流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护理人员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结合既往临床护理经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实施相对应的心理疏导,以此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本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说明采取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既往临床上只是对患者实施单纯的基础护理,效果一般。如能结合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让患者意识到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改善肠道功能,同时在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适当的灌肠处理,可对肠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手术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情况,降低麻醉应激反应,利于术后机体康复速度加快。此外,术前灌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细菌感染,利于手术顺利进展。
综上所述,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缩短肠道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利于病症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宗莉萍,张倩,杨春.优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和切口感染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4): 241-243.
[2] 李晓娟,关碧,王慧,等.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21):3338-3342.
[3] 魏芳.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2):3171-3174.
[4] 刘佳,汪江,陈立建.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9):939-946.
[5] 张雅静,孙云.优质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和切口愈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5):1694-1697.
[6] 倪建芳,何丽燕,方铭敏.针对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机体免疫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1043-1045.
[7] 白云,杨兴萍.系统化护理干预联合隔姜艾灸穴位对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肠蠕动恢复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71-1774.
[8] 周静,范勤琴.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4):490-492.
[9] 符小婧,李成艳,赵同贞,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结直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探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