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输液接头运用结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 庄欢欢摘要:相比于无创血压监测来说,有创血压监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实时观察重症患者血压变化,是目前临床救治中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为血样采集提供有效支持,减少反复血管穿刺带来的损伤。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肝素盐水冲洗、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力下降等,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意外,包括堵管、脱管、扭曲、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正压输液接头是一种无针密闭的接头,可以避免针刺伤、堵管发生,延长置管时间,在有创血压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预后,还需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提出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有创血压监测中存在的风险展开护理干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章主要针对正压输液接头运用结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正压输液接头,集束化护理,有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是指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一种监测方法,可以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重症患者血压变化,尽早开展相应的救治措施[1]。常规的肝素帽接头应用在有创血压监测中,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堵管、感染、血液外漏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正压输液接头是一种信息工具,可以取代传统的肝素帽接头,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为了进一步提高正压输液接头的应用效果,在临床护理中还需要强化护理干预措施。集束化护理主要是以循证依据为基础,针对护理风险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有创血压监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4]。
1正压输液接头运用结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研究
重症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要进行集中救治与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是为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也是临床救治的重要基础[5]。目前,临床血压监测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无创血压监测虽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的优势,但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较低;而有创血压监测主要是将导管直接置入动脉监测血管内压力的变化,具有准确率高的优势,也是血压检测的金标准,在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有创血压监测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变为动态图像,以供医护人员观察[7]。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多种意外,包括空气进入、血栓形成、感染等,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需要加强临床干预[8]。
正压输液接头是一种新型接头,相比肝素帽的半封闭设计,其采用的是全封闭设计,只要维持足够的压力,就很少出现堵管的情况;且采取环流式冲洗的方式,冲洗更加彻底,能够避免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9]。其应用在有创血压监测中,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10]。
除了采用正压输液接头,还需要强化临床护理。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理念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护理方案,可以推动临床护理方案的系统化、科学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1]。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临床循证依据,从而解决各种护理问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重症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患者躁动发生率,降低导管脱落风险。例如,对重症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可以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有创血压监测的耐受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2]。集束化护理中的每一项措施,都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且联合应用效果更好[13]。有研究指出,通过将护理措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14]。
总体来说,有创血压监测具有准确、连续观察血压的优势,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并且方便血样采集,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是,有创血压监测期间也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和护理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为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正压输液接头运用结合集束化护理干预要点
2.1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有创血压监测的穿刺部位可以选择的血管较多,包括肱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首选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这主要是由于桡动脉的位置容易确定,且方便操作和观察,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频率较高;其次,可以选择足背动脉或肱动脉,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15]。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中,不仅需要考虑到穿刺成功率,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需符合有创血压监测的要求[16]。例如,肝移植患者可以采取股动脉穿刺,以更好地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组织灌溉情况。穿刺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置管时间、免疫力等因素考虑[17]。新生儿由于血管细小、操作难度高,可以采取脐动脉置管的方式。对于婴幼儿来说,足背动脉穿刺的应用效果要高于胫后动脉、桡动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留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2 提高穿刺技能及数据记录
在有创血压监测穿刺时,需要保持30°~40°角度缓慢进针。若血液进入针蒂,说明穿刺准确,然后将针下压15°,缓慢推进2mm。若回血,则可送入外套管,拔除内针;若仍旧回血,这表明穿刺成功,可连接测压装置[18]。若回血消失,说明针穿透血管,穿刺失败。由于穿刺失败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采用床旁超声定位引导穿刺,以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设备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调理校准,确保数据监测的准确性[19]。测压装置连接之后,能够实时测量血管压力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参数记录,为临床救治提供有效依据。
2.3 加强导管护理
穿刺时需要坚持无菌原则。采血时要做好正压输液接头与穿刺部位的消毒,使用3M辅料敷贴,可减少感染的发生[20]。穿刺成功后,需要连接冲洗装置,维持正压输液接头的压力。正压输液接头采血过程中不需使用针头,以节省时间精力[21]。在采血时,需要保持导管通畅;置留期间需要加强导管的固定管理,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对折。
2.4 并发症护理
导管脱落是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是由于留置针受外力牵拉引起。为了避免导管脱落,需要加强导管固定。穿刺完成后,需做好穿刺针以及导管的固定措施,可采用交叉固定以及弹力绷带来强化固定[22]。对于出现躁动症状的患者,可采取镇痛药物或肢体约束干预,减少导管脱落的发生。
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在穿刺之前需要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的血流状况;同时,要尽可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若导管内出现凝血块,需要抽出凝血块,不能将其推入血管,否则容易诱发肺栓塞;若无法抽出,则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传统肝素帽容易诱发空气栓塞,而正压输液接头采取的是完全密闭模式,空气很难进入接头,可有效降低空气栓塞的发生率[23]。接头固定脱落可造成出血,因此需密切观察接头固定情况。若患者出现躁动、谵妄等症状,需要进行肢体约束,并加强导管固定,定期更换敷贴。规范护理操作,减少对导管的牵拉,尤其是高龄患者,需要加强穿刺部位皮肤的观察,警惕皮肤出血、穿刺点渗血的情况[24]。
有创血压监测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坚持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检测部位。若需要持续检测,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发生感染后及时更换检测部位。置管时间不能超过7d,病情稳定后需要可以改为无创血压检测。
3结束语
重症患者由于血液黏度升高、全身炎症反应加重、免疫力下降,导致有创血压监测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但影响临床疗效,还会加重患者身体负担。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护理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降低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需要采用有效的干预工具和护理措施。正压输液接头与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确保重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廖燕娜.正压输液接头运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2):132-134.
[2] 罗彩远,黎艳.正压输液接头运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48-650.
[3] 潘佩珍,李玲,卢小凤,等.正压接头应用于有创血压监测通道采集血标本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5):79-81.
[4] 陈闯,李岩,王振霞.动脉导管置管方向对兔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22):2375-2378.
[5] 余杏玲,毛鸿丽,康丹.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9):207.
[6] 贾玉凤,费建平,陈伟官.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效果的分段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20):3568-3571.
[7] 程卫,何怀武,刘大为,等.重症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测量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37):3005-3008.
[8] 秦霞,王芹,李发俊.ICU护士有创血压监测技能掌握现况及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107.
[9] 邹静蓉,柏广富,向阳,等.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急诊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9):50-52.
[10] 吕晓娟.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21(19):214.
[11] 胡凯,王静,李娟.肝移植术后早期双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8):13-15.
[12] 刘云娟.分析对ICU危重患者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方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59.
[13] 龚磊.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与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5):171-172.
[14] 黄维枢,欧阳惠娴,李春艳,等.综合护理在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时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8):222-224.
[15] 黄绍丹,方填源,劳艳萍.系统护理在心脏介入及有创血压监测中的运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1):3549-3551.
[16] 刘燕玲.分析对ICU危重患者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42,144.
[17] 陈慧.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用于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10-11.
[18] 沈洁,蒋萍,李玥璐,等.有创血压监测(IBP)在P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132-133.
[19] 丁媛媛,邹莺,段忠艳.对进行有创桡动脉血压监测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5):222-223.
[20] 曾永柱,张丽萍,张红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2):12-13.
[21] 李响玲,马艳婷,尤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J].系统医学,2018,3(19):178-180.
[22] 郭丽.探讨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临床护理方法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4):499-500.
[23] 张娜.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护理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3):20-21.
[24] 朱小华.精细化优质护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0,33(z2):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