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张柳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选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7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0%、91.4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值得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静脉治疗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需要输液治疗。虽然静脉穿刺技术为护理人员必备的技能,但老年患者为特殊人群,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强、血管浅、不易固定等,均增加了穿刺难度[1]。同时,老年患者受疾病影响,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若反复穿刺更加重了患者的负面心理,配合度差,易引起医疗纠纷。另外,在治疗中易出现静脉炎、输液反应等并发症[2~3]。为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且采取静脉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静脉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排除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平均(70.13±3.0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2~82岁,平均(70.32±3.2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落实责任制:优质护理能够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各项制度,充分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对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并仔细查对;部分老年患者不能分清护理人员所说内容,护理人员要让患者讲出自己姓名,并结合床头卡、腕带进行信息识别;同时,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让患者感受到亲切感,来提高护理满意度。
(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后,要做好自我介绍,热情、主动的和患者沟通,注意语言得体、态度和蔼,让患者感受到亲切感,不仅方便评估患者内心状态,掌握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因素,还能取得患者信任,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5];在沟通中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以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热情的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在输液期间,还要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对于使用高渗药物的患者,在讲解时不可使用恐吓等语气,把握好尺度,以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嘱患者家属在静脉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陪同,可以采取聊天等方式来缓解患者情绪,消除焦虑、紧张感,提高安全感。另外,要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有所了解,告知患者静脉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视,在治疗中减少疑惑,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3)选择血管: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加上疾病反复治疗,出现血管老化、萎缩等情况,护理人员不易查找血管,增加了穿刺难度。对老年静脉穿刺要正确选择血管,其选择原则为由远到近,尽量选择的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不可选择存在感染、皮肤破损处的静脉;正常情况下,多选择上肢远端静脉,有利于固定。选择下肢静脉可增加肺栓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特别是卧床的患者,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在针头的选择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输液量、药物性质、滴注速度、患者血管情况等,选择合适的针头有利于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并降低患者疼痛感。
(4)穿刺技巧:在穿刺时要和患者沟通,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并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选择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有利于保持动脉灌注,并阻断静脉回流;止血带要距离穿刺部位10 cm左右,若距离过近,在放松止血带时会导致穿刺部位震动,易出现穿刺失败情况。由于老年血管比较特殊,在穿刺时注意要绷紧穿刺点皮肤,针头和皮肤形成10°左右的角进行穿刺,选择血管正中进针,回血后下压进针。护理人员要有专业的技术,确保穿刺稳准,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痛苦。对于血容量不足、末梢循环较差的患者,在穿刺后不见回流,护理人员可捏住针头细软管来见回流。对于肥胖等不易找到大静脉时,可选择表浅血管,并采取小针头穿刺,回血后要及时停止进针,以免穿透血管壁。
(5)加强观察: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来调节滴注速度,正常情况下控制在每分钟40滴左右,但很多老年存在心脏疾病,在使用扩张冠脉的药物时,要注意调慢滴注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20滴以内,以免滴速过快导致血压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心衰发生。在静脉治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是否存在针脱垂,注射部位是否存在药物外渗,检查滴注情况,并告知家属和患者,不可擅自调节滴注速度,以免出现意外。同时,询问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存在不适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为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介绍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存在不适感后要及时通知医生。护理人员要在病房观察至少10min以上,确定患者没有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另外,尽量安排患者单间,或将同疾病患者安排同一病房,其原因为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差,多种疾病的患者处于同一环境,易导致交叉感染发生。
(6)拔针的优质护理:在拔针前告知患者不用紧张,做好解释工作;拔针时注意动作轻柔,将输液贴轻轻揭开,之后将针头迅速拔出,将输液贴压紧,适当将患者肢体抬高,并沿血管方向给予按压,一般为5 min,若患者存在凝血障碍时,要延长按压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情况。心理状态采用SAS、SD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分值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严重。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调查表由患者进行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服务态度、知识掌握程度、护理环境等方面,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比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0%、91.4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不安全注射的情况越来越多,老年患者慢性疾病较多,需要长期住院进行输液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加上静脉比较脆弱,增加了穿刺难度。也有部分老年患者对出现不良心态,对穿刺不配合,往往导致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同时,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导致微循环受损严重,对于渗透压、酸碱度高的患者,在注射期间易导致药物外渗,部分患者不易察觉,易导致不良事件。因此,做好患者静脉治疗的护理十分重要。
在以往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滴注后往往就离开,不能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同时不注重患者心态,易出现不良反应,或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中对老年静脉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首先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要求,落实责任制,保证各个环节的把关,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规程操作,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之后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其之间创建良好的关系,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让患者认识到静脉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给予足够的配合,让护理更有序的进行。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静脉,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轻对血管的损伤;不断学习穿刺技巧,确保一针见血;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和巡视,掌握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从而能够早期对症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通过心理护理让患者认识的静脉治疗的重要性,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才能有效的消除心中的顾虑,更好的配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出优质护理让护理人员更有责任感,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加强了观察和巡视,能够早期发现不良症状,从而给予对症处理,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0%、91.4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出优质护理让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包括良好的治疗环境,有和蔼的服务态度,更加信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对疾病及穿刺等知识更加了解,从而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好感,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洁玉.静脉滴注治疗患者中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探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1):187.
[2] 王秀新.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8(7):119-120.
[3] 王敏娜,陆艳芳.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9):186,188.
[4] 周庆梅,刘玉平,李静,等.优质护理在外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9):717-720.
[5] 何素群,熊会林,杨月彩,等.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7):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