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做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保健
作者: 李俊卿
现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并且其发病呈逐年递增、低龄化的趋势。假如不采用积极的防治方法,患者的寿命将比人均寿命降低20~30年。随着冬季的来临,心脑血管疾病再度进入到高发期。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提升自我保健意识。为什么在冬季要格外小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又该怎么做好保健措施呢?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回答。
冬季为何频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性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急性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简单来说就是附着在主动脉内壁里的粥样硬块。这些硬块会阻塞血管,阻碍血液循环。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大量脂质沉积并附着在血管内壁,使血管腔变小,血管壁变厚,最终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患者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管突然收缩,容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液流通受阻,使有毒物质难以排出体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冬季是更需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尤其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猝死的高峰期。因为患者容易因突然感冒、血压升高,使得原本硬化脆弱的小动脉无法承受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引发脑出血;并且冬季人们饮水相对较少,而吃得较多,容易造成血液黏稠,使得患者粗糙而细小的动脉中血流减慢,很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如何做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保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人在冬天洗澡时,会把水温调得比较高,洗澡时间也比较长。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这样做就会比较危险,因为水温越高,浴室内的水蒸气就越多,导致氧气不足,容易会因为供氧不足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建议水温在40℃左右为宜,洗澡时间尽量控制在15 min以下。另外,患者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作息。有研究证明,25~55岁的人群在早上05:00~7:00点钟起床最为合适,而在晚上的9:00~11:00点就寝,可以让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各个功能能自行调节和修复。大于55岁的老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每日能保证6 h左右的睡眠时间就足够了。另外,一些患者冬天睡觉的时候会用被子把头盖起来,殊不知被窝里面的氧气很少,可能会因为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血压的变化
由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外出遇大风时,要避免迎风急走,因为一旦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就有可能造成心脑血管意外。出门之前,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增添衣物。血压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直接的指标,因此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此外,还要保持正常的血脂和血糖水平,禁止吸烟、酗酒,这都有利于血压平稳。另外,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否则易引发心绞痛、中风。
适当运动
很多人认为心脑血管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这是错误的。适量运动有助提高心肌功能,如果完全不运动,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血脂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有些患者有早起出门锻炼的习惯,这不太可取。因为冬季的早上气温较低,过早出门很容易受到寒风侵袭,引发着凉感冒,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冬季最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下午时段出门锻炼。当然,如果外界温度太低,最好在室内进行锻炼。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周坚持锻炼5天以上,每天锻炼1 h左右,心率不超过170,身体以微微出汗,感觉轻松为宜。锻炼的内容可以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或瑜伽等,避免剧烈的运动项目。
心态平衡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持心态平衡。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急躁、易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容易使血液中激素持续上升,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血栓形成。所以,患者需要放平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失眠疲惫、生活无规律等行为。尤其要提醒部分喜欢打牌、对输赢比较在意的老年患者,尽量减少打牌次数,以避免经常生气。
科学饮食
从饮食搭配的角度来讲,最主要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冬季建议每日可吃粗粮500 g,蔬菜水果500 g,豆类食品100 g左右,海产品50~100 g,禽畜猪瘦肉50~100 g,蛋1个,牛奶1杯,坚果1把等。这样的搭配在保证身体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能提升饱腹感。此外,少吃甜食、动物脂肪、烟熏腌渍等高热量、高盐食物,不仅无益于控制血压,还提高了心脑血管病发作的风险。冬天比较干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多喝水,以降低血液黏度,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规范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规范用药,并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疾病复发。需特别提醒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应备些诸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立即往舌下含服一粒,往往能迅速缓解症状,挽救生命。
自我按摩保健
(1)点按内关穴:用右手拇指按压左前臂上的内关,然后用左手拇指按压右前臂上的内关。两侧每次至少按压20次,次数越多越好。(2)按摩至阳穴:心功能差的患者有明显压痛点,按摩至阳穴可以缓解疼痛。(3)拍打肩膀: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以腰为轴,甩开双臂左右摆动,一只手内侧和另一只手背侧对肩、腰部交替拍打,连续拍打20~30次,动作要缓慢、均匀。(4)梳刮胸肋:紧握除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指背呈梳子状态放在前胸上,双手四指自上而下缓慢、轻柔梳刮胸肋,每天在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各进行一次,每次做30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总结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随便换药或停药,最好多吃一些有利于稳定血压的食物,以减少疾病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