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 李晓慧
【摘要】目的:对我院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23年1月—2023年7月进行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女性进行随机选择,共209例,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115例,占比55.02%。U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泌尿生殖道病原体,P<0.05。40~50岁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0~30岁女性,P<0.05。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妇科肿瘤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高于腹痛、月经不规则、不孕、流产及其他症状女性,P<0.05。结论: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UP阳性率最高,40~50岁女性阳性率最高,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妇科肿瘤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症状女性。
【关键词】妇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微生物
Analysis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gynecological urogenital tract
LI Xiaohu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urogenital tract of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Methods:A total of 209 women who underwent gynecological urogenital tract pathogenic microbial test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3 to July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115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pathogens in the urogenital tract,accounting for 55.02%.The positive rate of 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urogenital pathogens,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tract pathogens in women aged from 40 to 5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aged from 20 to 30,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tract pathogens in women with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s and gynecological tumor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with abdominal pain,irregular menstruation,infertility,miscarriag e,and other symptoms (P<0.05).Conclusion:In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gynecological urogenital tract,the positive rate of UP is the highest,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is found in women aged from 40 to 50,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women with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s and gynecological tumor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 with other symptoms.
【Key?Words】Gynecology;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因生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女性患者发生各种炎症,如盆腔炎、宫颈炎等,若病情严重,甚至引起患者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所以,临床应重视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病原培养是以往常用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方法,但是一些病原体受到没有培养条件等因素影响而不能进行检测。近年来,临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仅应用少量的样本即可对多种病原体进行检测,使得检测效率大大提高[2]。本文主要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我院2023年1月—2023年7月的209例女性进行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分析了所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23年1月—2023年7月进行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女性进行随机选择,共209例。20~30岁91例,31~40岁84例,40~50岁23例,≥51岁11例。初诊症状: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7例,妇科肿瘤29例,腹痛5例,月经不规则55例,不孕30例,流产10例,其他症状33例。所有女性对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受试者标本选择宫颈拭子采集,取材之前先消毒女性的外阴,将宫颈口进行暴露,使用无菌棉擦除宫颈外的分泌物,置无菌拭子于宫颈管口内大约1~2cm处,然后转动,时间约10~15s后将无菌拭子放置在管中。
采集完标本之后进行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选择荧光定量PCR仪以及配套试剂盒,所有检测过程及结果的判读需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完成检测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总结NG(淋病奈瑟球菌)、CT(沙眼衣原体)、MG(生殖支原体)、MH(人型支原体)、HSV-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UU(解脲脲原体)、UP(微小脲原体)等检测阳性结果。总结同一女性同时感染多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比较不同初诊症状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结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总阳性率
在本研究的209例女性中,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115例,占比55.02%。其中,感染两种及以上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女性41例,1例感染6种,1例感染5种,1例感染4种,11例感染3种,27例感染2种。U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泌尿生殖道病原体,P<0.05,见表1。
2.2 总结不同年龄段女性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
不同年龄段女性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40~50岁、31~40岁、≥51岁、20~30岁。40~50岁女性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0~30岁女性,P<0.05;除此之外,不同年龄段阳性率两两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2.3 总结不同症状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妇科肿瘤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高于腹痛、月经不规则、不孕、流产及其他症状女性,P<0.05,见表3。

3 讨论
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来说,可导致盆腔炎、急性尿道综合征、宫颈炎等,对于孕产妇来说,还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3]。因此,临床应重视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筛查和检测工作。
妇科泌尿生殖系统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有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在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受到上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后,可出现无症状携带或者临床不典型等情况,单单通过临床症状无法进行有效的诊断[4]。因此,对于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应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往常用的是免疫法、培养法以及涂片法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上述方法应用时间不断增加,人们发现上述方法存在检测耗时长、可靠性不高、灵敏度较低等不足[5]。而且,随着国际细菌学分类学会把解脲脲原体的生物Ⅰ型称作微小脲原体,两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检测中需增加微小脲原体的检测方法[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增加,临床诊断技术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7]。本文是在2023年1月—2023年7月通过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对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对209例女性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本研究的209例女性中,微小脲原体感染80例,占比为38.28%,明显高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微小脲原体是泌尿生殖道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临床对于其致病性尚未达成共识,在临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区分解脲脲原体以及微小脲原体后,人们开始研究两者的致病性差异,但是目前并未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解脲脲原体的致病能力低于微小脲原体,只是表明了人们易于携带微小脲原体[8]。所以,对于微小脲原体核酸呈阳性的患者来说,并不一定出现微小脲原体的感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而且,本文研究结果还发现:在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女性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妇科肿瘤患者的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阳性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本文纳入的妇科肿瘤患者大部分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或者宫颈癌患者,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可对宫颈癌具有直接诱发作用,但其能够导致宫颈发生炎性病变,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加强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监测,这在女性宫颈癌疾病的预防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研究还显示:在115例患者中,有41例是感染两种及以上泌尿生殖道病原体。说明女性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易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明显提高了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的检出率,对女性生殖健康存在积极的作用。最后,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40~50岁、31~40岁、≥51岁、20~30岁。所以,临床应重视40~50岁女性的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促进该年龄段女性的生殖健康。
综上所述,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UP阳性率最高,40~50岁女性阳性率最高,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妇科肿瘤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症状女性,女性多重泌尿生殖道病原感染并不少见。
参考文献
[1] 梁少丽.1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性传播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2):55-57.
[2] 曹红柳.98例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及药敏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2):56-58.
[3] 冯登礼,王瑗,葛敏.2016—2017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1):3060-3063.
[4] 陈良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2):66-69.
[5] 魏胜兵,王莹.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测试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108-110.
[6] 陈燕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测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111-113.
[7] 钟继生,曾云,张丽雅.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04-2206.
[8] 蒋燕成,张建明,陈辉华,等.6932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感染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94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