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和CT对评估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灵敏性比较
作者: 吴月圆
【摘要】目的:比较为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患者提供磁共振和CT检查的灵敏性。方法:以2021年10月作为入组起始时间,以2022年11月作为入组结束时间,以17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入组样本,利用电脑抽号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常规组,各89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为其提供磁共振和CT两种方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检查与病理检查对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均为中等,磁共振与病理检查对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为满意。结论:对于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患者而言,与CT检查相比,磁共振对患者的T分期检查效果较佳,但是对于术前N分期的患者而言,为其提供两种方式的准确性均欠佳。
【关键词】磁共振;CT;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灵敏度;对比效果
Comparison of sensitivity of MRI and CT to evaluate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early rectal cancer
WU Yueyuan
Huai’an Hospital, Huai’an City, Huai’an, Jiangsu 223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of MRI and CT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early rectal cancer.Methods:With October 2021 as the starting time of enrollment and November 2022 as the end time of enrollment,178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enrolled samples,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using the computer drawing method as the grouping method,namely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with 8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RI and CT before surgery,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onsistency of CT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n T stage and N stage was moderate,and the consistency of MRI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n T stage and N stage was satisfactory.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early rectal cancer,compared with 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 stage examination,but for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N stage,the accuracy of providing both methods is poor.
【Key?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T;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early rectal cancer; Sensitivity; Contrast effect
目前,恶性肿瘤是造成人们死亡的重要病因,恶性肿瘤疾病主要是指在遗传、化学、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引起的细胞恶性增生的表现,且癌细胞会不断进展,从而出现肿块等表现,并且会蔓延至患者的健康部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临床在对早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前通常需要评估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以此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是评估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重要措施,其中包括磁共振、CT等检查,其中磁共振检查具有无创伤性,且对人体的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高的特点,而CT检查则是具有操作简便、扫描范围广的优势[1]。目前,临床对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采用磁共振、CT等检查对其评估效果的相关研究甚少[2]。因此,本文主要纳入17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为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患者提供磁共振和CT检查的灵敏性。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时间设置为2021年10月—2022年11月,纳入样本为178例直肠癌患者,利用电脑抽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89例,分别为其提供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2例、37例,年龄范围如下:36~75岁,均值(62.58±1.05)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3例、36例,年龄范围如下:37~74岁,均值(62.59±1.5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后,需要在1~2周内进行直肠癌根治术;(2)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淋巴结总数在12枚及以上;(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并发症者,其中包括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2)存在手术禁忌证者;(3)存在CT、磁共振等检查不耐受者。
1.2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提醒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在检查前3d应尽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饮食,并在进行检查前1d为患者提供硫酸镁口服干预对其进行导泻处理,在检查当日应做好禁食工作。对患者进行检查前的15min需要为患者提供山莨菪碱进行干预,主要以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干预,并将剂量控制在20mg。采用GE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在进行该项检查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造影剂干预,主要选择碘海醇。而后帮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一般以俯卧位为主,扫描范围主要包括骶髂关节上方至坐骨结节下缘部位,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调节,分别如下:电压、电流、矩阵、平扫层厚等分别为120KVP、250mA、512×512、5mm。而后对患者注入碘海醇,该措施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完成,并借助团注法进行干预,剂量为100mL,浓度为300mg/mL,速率为3mL/s,在注射完成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增强扫描处理,一般以40~50s为主。采用GE1.5T核磁共振仪器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8通道相控阵体表线圈成像,并且需要合理控制扫描的范围,通常需要将其保持在L4下缘-肛门,相关参数的调节:层厚:3mm;层间距:0.5mm;视野:FOV25cm。对患者进行平扫:轴位:T1W1、冠状位:T2W1;矢状位:T2W1。而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处理,该步骤需要注入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完成,相关增强的扫描参数如下:矢状位T1W1+FS、轴位T1W1+FS。
1.3病理分期诊断标准
CT检查诊断标准:原发肿瘤(T)分期标准:T0:经CT检查结果显示并未发现异常情况;T1:经CT检查发现患者的肠腔内存在肿块,但是患者的直肠壁未见畸形;T2:经CT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组织仅局限于患者的肠壁内,且患者的肠壁强化情况明显,同时观察到患者的外周脂肪间隙清晰,且肠壁外源完整;T3:经CT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肠壁强化明显,而且能够观察到患者的肠壁组织的厚度存在显著提升的表现,并且患者的浆膜面相对粗糙,但是对患者的直肠外壁与周围脂肪间隙等部位观察相对并不清晰;T4:经CT检查可以观察肿瘤在患者周围器官组织之间的脂肪等情况的间隙并不明显,甚至还会观察到器官浸润的表现。前哨淋巴结(N)分期标准:转移前哨淋巴结(N+):经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直径在5mm以上,部分患者存在多个成簇更小前哨淋巴结,且数量多保持在3个以上,并且能够观察到显著的强化现象;N0:经CT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区域性转移的前哨淋巴结数量为0个;N1:上述表现的数量在1个及以上,3个及以下;N2:上述表现的数量在4个及以上。
磁共振诊断标准:T分期标准如下:T0:经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现象;T1:经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且患者的肿瘤组织与高信号黏膜下层相比,其表现相对呈低信号;T2:经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细胞存在侵犯的情况但是并未穿透固有肌层;T3:肿瘤组织通过肌层侵犯浆膜层,而且之间的间隙不清晰;T4:肿瘤组织对周围器官、结构造成侵犯。N分期标准如下:转移前哨淋巴结(N+):其病灶直径在5mm以上,而且所表现出来的信号并不均匀;N0:患者的区域性前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数量为0个;N1:上述表现的数量在1个及以上,3个及以下;N2:上述表现的数量在4个及以上。
1.4观察指标
1.4.1分析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分期诊断结果
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记录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分期诊断结果。
1.4.2分析CT对直肠癌患者分期诊断结果
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记录CT对直肠癌患者分期诊断结果。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分期诊断结果
磁共振与病理检查对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为满意,见表1。

2.2分析CT对直肠癌患者分期诊断结果
CT检查与病理检查对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均为中等,见表2。
3.讨论
目前,癌症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据临床调查发现,癌症可以发生于人体的各个系统组织,其中以消化系统的发病率更高,在消化系统癌症疾病中,直肠癌的患病率相对较高[3]。直肠癌是临床多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在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便秘等症状,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前哨淋巴结主要是指通过肿瘤淋巴液进行引流,并最先发生转移现象的前哨淋巴结。对于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患者而言,前哨淋巴结距离癌原发病灶最近,所以临床十分重视对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目前,病理检查是临床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技术在应用期间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不适用于常规检查等[4]。随着临床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目前,影像学技术已经被临床大量应用于对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中,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在诸多影像学检查技术中以磁共振、CT检查等措施的应用频次更高。其中CT检查具有扫描范围大的优势,并且能够观察到患者的病灶转移的表现,故而准确性较高。而磁共振技术则属于无创检查技术的一种,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项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且可以从多个层面反映患者的病灶情况,确保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表现,帮助临床及时明确患者的分期情况,以此为临床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检查与病理检查对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均为中等,磁共振与病理检查对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为满意。
综上所述,与CT检查相比,在进行早期直肠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磁共振对T分期诊断效果良好,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对N分期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陈可,林楚莹,冯梓晴.循环肿瘤细胞和血清CEA、CA19-9、CA125检测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黑龙江医药,2023,36(6):1411-1413.
[2] 郭钰.3D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多模态影像组学在直肠癌术前精准诊断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3] 邢士军,王莉,张永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多定量参数评估早期直肠癌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9):50-54.
[4] 李昀昊.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中危风险早期直肠癌后补救性放化疗对比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