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 纪雪晴 刘国强

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应用价值探讨0

【摘要】目的:探析在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诊断区分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3年2月间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各28例,分别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获取诊断结果,完成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试验1组中轴壮位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在0~1分之间人数占比率高于试验2组,而在2~4分之间人数占比率则低于试验2组,P<0.05。同时,试验1组海马体积小于试验2组,而颞角深度、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则大于试验2组(P<0.05)。结论:在进行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使用可有效区分二者,以此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充分且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诊断区分;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NMR diagnosis to distinguis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JI Xueqing1, LIU Guoqiang2

1.Dagou Central Health Center,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700, China 2.Baiyi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7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 28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February 2023 were included in trial group 1 and trial group 2, respectively. Mri was performed on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to obtain the diagnosis results and complet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In test group 1,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ith the severity of axial white matter osteoporosis between 0 and 1 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2,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ith the severity between 2 and 4 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2(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volume of hippocampus in test group 1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2, while the depth of temporal horn, the width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 the lateral width were larg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2(P<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the use of MRI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two, so as to provide a more sufficient and reliabl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treatment.

【Key Wor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lzheimer’s disease; Vascular dementia; Diagnostic differentiation; Application value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均为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发病率,且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痴呆性疾病,是导致老年痴呆综合征出现的关键诱发因素之一[1]。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出现主要是因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性衰退,病发期间患者的记忆功能、精神行为、智力等会逐渐减弱;血管性痴呆的出现主要是因患者脑部血流供应或供氧不足引发,病发期间患者的执行功能会逐渐丧失[2]。不管是哪一种病症,都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需要及时予以治疗控制,但又因两种病症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所以很容易导致诊断混淆,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3]。基于此,选取一种高效、便捷的诊断区分手段很关键。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相关影像学快速发展中,以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高等优势脱颖而出,已有大量试验证实其在上述两种病症中的诊断运用价值,但关于二者的诊断区分效果并无过多文献予以支持[4]。对此,本文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各28例,分别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在对两个小组中患者的基础信息实施对比分析期间发现,试验1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75.05±5.61)岁,体质指数(BMI)18~25kg/m2,平均BMI(22.89±1.06)kg/m2;试验2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74.87±5.70)岁,体质指数(BMI)18~25kg/m2,平均BMI(22.75±1.41)kg/m2。可见任何一项均未出现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试验1组中患者都是临床诊断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者,试验2组中都是确诊血管性痴呆者;②两组都有完整的临床诊治资料;③两组家属都对研究知情,并且是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适应证;②影像学诊断资料缺失,或者患者配合度极低者;③检查结果显示为混合性痴呆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检查期间都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在检查期间需要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指导其将双手放置在身侧,将其头部放置到头部线圈的位置,确保横断面光标与患者两眼外眦持平行状态,并在头正中矢状面确定矢状位光标,在患者头后两侧放好海绵垫,以此将其头部固定好,避免在检查中头部乱动。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选用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统一购入的同型号联影3.0TuMR770型磁共振仪器,参数设定中,将矩阵调整为290×170;对于T2WI重复时间,以及回波时间,则调整为3070ms、70ms,间隔、层厚及视野对应数值为1mm、5mm、240;对于T1WI重复时间,以及回波时间,则调整为9.6ms、4.5ms,间隔、层厚及视野对应数值为5mm、1mm、210,矩阵调整为195×175。在进行扫描之后,对获取图像进行重建处理,得到各部位图像后,基于Flair成像序列进行无间断横断面扫描,以此得到轴状位脑白质疏松(LA)面积。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LA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若是无病灶,则记录“0”分;若是有1~2个病灶,则记录“1”分;若是有3~5个病灶,则记录“2”分;若是有超过5个病灶,则记录“3”分;若是有融合病灶,则记录“4”分。(2)对两组经MRI检查后获取的海马体积、颞角深度、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等参数进行收集,并完成对比分析。期间,层面与层厚面积的乘积可获取海马体积;颞角深度、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经PACS测量工具得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LA严重程度比较

试验1组中LA严重程度在0~1分之间人数占比率高于试验2组,而而在3~4分之间人数占比率则低于试验2组(P<0.05),见表1。

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应用价值探讨1

2.2 两组核磁诊断获取参数比较

试验1组海马体积小于试验2组,而颞角深度、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则大于试验2组(P<0.05),见表2。

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应用价值探讨2

3 讨论

对于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而言,虽然两种病症在临床中的表现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发病机制有所不同,治疗上还应该予以针对性治疗,因此也就需要在治疗之前进行准确的病症区分 诊断[5]。

近几年,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MRI技术也随之得到广泛运用,其在两种病症的区分诊断中有较好的表现。相对而言,MRI能够更清晰地呈现患者脑部影像形态学变化,为疾病进展及严重程度作出及时确定,方便医师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6]。

本研究中,试验1组中轴壮位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在0~1分之间人数占比率高于试验2组,而而在2~4分之间人数占比率则低于试验2组(P<0.05)。提示,对两种疾病所致LA严重程度进行诊断可有效区分两种病症。分析原因,两种病症虽然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是人体脑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对感兴趣部位进行精准检查可更清晰的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LA为诊断早期脑损害的有效指标,根据LA严重程度可划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严重程度越重。而MRI不仅无放射性,安全性高,而且扫描迅速、成像参数多、分辨率高,用其进行脑部检查,可将患者脑部感兴趣部位的情况更全面、清晰呈现在医师面前,进而帮助医师做出更准确的判断[7]。同时,试验1组海马体积小于试验2组,而颞角深度、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则大于试验2组(P<0.05)。提示,海马体积等相关影像学检验参数可用以进行两种疾病的诊断区分,相对而言,血管性痴呆对海马体积的影响较小,经MRI可有效查看到患者海马形态特征,特别是颞叶冠状面图像,以此区别二者之间的不同。此外,相较而言,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颞角深度更深,这一结果也侧面证实了该种病症患者的海马体积会有明显萎缩现象出现,简而言之颞角深度也可用以进行两种病症的区分。最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相较更宽,这是因为海马内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绕的较多,其与机体记忆力有一定联系,该种病种的患者海马萎缩严重,呈现为“飘带状”,所以在MRI检查中会有较明显的线性测量差异[8]。

综上所述,在进行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使用可通过对中轴壮位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海马体积、颞角深度、三脑室宽度、外侧裂宽度各参数的获取,实现对二者的诊断区分,以此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充分且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佳慧,刘剑刚,李浩,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比较[J].浙江医学,2019,41(11):1227-1231.

[2] 汪国余,施一鸣,王增献,等.头颅核磁共振用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998-1000,1025.

[3] 余清,徐旭斌,王小军.磁共振在诊断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1):2435-2436,2438.

[4] 林轩民.MRI诊断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7):105-106.

[5] 钟志良,黄嘉艺,林绍嘉.MRI对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鉴别作用[J].世界复合医学,2020,6(6):140-142.

[6] 刘宇,岳鹏.关于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89-190.

[7] 葛坚,张丽娟,张艳.头颅核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 31(11):2084-2087.

[8] 郑锦仁,迪娜·库勒拜,王彩丽,等.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4):253-2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