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
作者: 韩佳轩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效果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colon polyps
HAN Jiaxuan
Zhongd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endoscopic colon polypectomy. 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and 5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colon polyp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April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ompare the surgical time, bleeding volum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surgical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stay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endoscopic colon polypectomy and can provide better nursing services for patients.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ndoscopic polypectomy of colon; Surgical time; Bleeding volu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ffect
近年来,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结肠息肉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1]。这种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备受患者青睐。然而,手术本身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2]。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也被逐渐引入临床实践。通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然而,尽管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其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探讨[3]。因此,本篇论文旨在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其对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对其应用的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建议。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为临床护理路径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证明研究的可比性需要对参与研究的患者们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选取了两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84±2.71)岁,其中有过吸烟史患者20例,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病史5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8.94±2.67)岁,其中有过吸烟史患者15例,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病史10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过往病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并不会影响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P>0.05)。因为在进行对照研究时,我们可以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测试等措施来尽可能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了传统的术后护理方式,包括常规的术后饮食和运动、术后药物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
1.2.2 观察组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方面:(1)术前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情况。饮食指导:给予患者术前的饮食指导,禁食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避免术中发生呕吐或误吸。安慰患者情绪:在术前,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其手术信心和配合度。药物治疗:对有需要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痛药等。(2)术中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给予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如局部麻醉、静脉注射镇痛剂等。管理液体和电解质: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肠道通畅:在手术中,通过监测肠道蠕动和灌肠,保证肠道通畅。(3)术后护理,术后镇痛:术后给予镇痛治疗,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疼痛控制。恢复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恢复饮食,避免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康复锻炼: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起床活动、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等,促进患者康复。安排复查和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术后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此外,在术中护理中,为了避免手术器械和灌肠液的污染,观察组的护士在操作中均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要求,并对手术器械和灌肠液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1.3.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科学统计意义,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手术护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本篇讨论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探究和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的、多学科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4]。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观察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患者的全面护理有关。例如,在手术前,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而减少了手术风险[5]。在手术后,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了及时、全面的监测和处理,并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后指导和护理,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组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相比对照组采取的传统护理模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区别[6]。具体来说,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的改进。
(1)护理流程更为规范化: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将手术护理流程更为规范化,降低操作风险和操作失误的概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2)个性化护理计划: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种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操作标准化: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将操作标准化,从而降低操作风险和操作失误的概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 率[7]。(4)信息共享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让整个护理团队对患者的状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协作完成护理工作。
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住院时间,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进行了研究,其他手术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次,本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容量下进行验证。再次,本研究的研究时间较短,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 观察。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效果,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规范化和标准化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方法和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敬,丁慧敏.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10): 75-76.
[2] 徐影,祖萌萌.集束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2):4184-4187.
[3] 卢燕,石晓红.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4):623-626.
[4] 胡小琳.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1):166-170.
[5] 移佛余,罗君梅.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病人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1(11):190.
[6] 顾稳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与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6):52-54.
[7] 惠薏.干预性护理对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2,28(2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