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与血糖控制的联系分析

作者: 徐亚静 高银婷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与血糖控制的联系分析0

【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与血糖控制情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接收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对象为随机抽选,对照组为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则为合并尿路感染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84例。按照病原菌检查结果,分析不同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并且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94.64%,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同时存在真菌感染的患者共9例。生化指标方面,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大肠埃希菌为患者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2)尿路感染患者的生化指标明显提高,(3)血糖控制不佳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血糖控制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XU Yajing, GAO Yinting

Jian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7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2 and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84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examinati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analyzed, and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ou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was 94.64%, of which Escherichia coli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There were 9 patients with fungal infection.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1) Escherichia coli is the main pathoge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2)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3) poor blood sugar control leads to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Old ag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血糖的升高可能会引起各类并发症,尿路感染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按照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糖尿病并发症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肺部感染,属于第二大并发症[1]。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患上尿路感染的因素较多,而血糖控制不佳是首要因素之一,临床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于临床疾病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选择了合并尿路感染、未合并尿路感染的两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感染发生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68例,从中选择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男48例,女3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6.13±1.25)岁;观察组,男45例,女39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5.14±1.2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③临床症状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标准;④均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研究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生化检查、实验室检查相关禁忌证;②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③存在严重肾脏损伤;④患有其它影响泌尿系统健康情况的疾病,包括结石、肿瘤等;⑤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无法正常沟通者,尿路感染诊断标准;⑥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肾区叩击痛、发热等症状,伴或不伴尿检异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菌落数≥1×104/mL;⑦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0/uL)。

1.2 方法

细菌学检查:采集患者尿样本,进行培养、分离,并且实施细菌学培养,使用自动细菌鉴定设备对菌株进行鉴定,不同菌株使用的培养基或者试剂,均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和使用。

生化检查:空腹抽取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按照试验要求将血液样本保存,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血糖选择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清蛋白选择高效液相法,糖化血红蛋白选择色谱法。

1.3 观察指标

鉴定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生化指标包括尿素氮、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分析

168例患者的病原菌检查中,共159例感染了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肠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分别为62.50%、16.07%、8.93%、7.14%;3例感染真菌,占比5.36%。见表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与血糖控制的联系分析1

2.2 临床生化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要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与血糖控制的联系分析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普遍具有年纪较大、空腹血糖弱的特征,并且基本上存在各种基础病症。尤其是一些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糖代谢明显异常,会造成蛋白质代谢紊乱,同时增加肌肉或者肝脏中蛋白质的分解,减少合成呈现为负氮平衡。而胰岛素的不足,会使患者出现乏力、消瘦、抵抗力差、容易出现感染等问题。尿路感染作为一种以微生物侵犯泌尿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感染类疾病,会造成组织炎症、组织损害等情况[2]。临床上按照不同的位置,可以分成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两种,但是由于感染位置经常模糊不清晰,因此统称为尿路感染。近年来,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发病率也持续升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老年群体的健康,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患病后,一旦患者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差,更加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这类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导致治疗难度提升,还会影响疾病预后[3]。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菌类药物,但是由于患者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存在差异,因此单一抗菌药往往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由于用药不合理造成患者出现耐药性。因此,临床上如何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或者预防,需要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类型确定入手,再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科学地选择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感染,还需要降糖,这样才能够真正治疗尿路感染。

本次研究中,按照细菌学检查结果可知,造成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分析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①糖尿病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即由于患者中心绿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伤等作用下降,造成病原菌更加容易入侵泌尿系统,引发尿路感染[4]。②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即患者的抗体和补体产生量减少。结合研究结果,尿路感染的患病机制,基本可以总结为:在患者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杀菌功能等能够帮助机体起到防御作用的功能下降,无法抵抗微生物的入侵,造成条件致病菌入侵,引发内源性感染,进而患上尿路感染。其中感染率较高的大肠埃希菌造成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细菌粘附性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大肠埃希菌表面存在伞状物、菌毛,在与尿路上皮细胞互相接触时,能够快速、高效地附着,并且通过对输卵管的蠕动产生影响,扩张输尿管,造成细菌无法随着尿液排出[5]。研究中发现,与未出现尿路感染的对照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更高(P<0.05)。结合目前临床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控制较差导致的机体抵御病菌能力降低,加上糖尿病为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发现糖尿病和尿路感染之间是互相作用和影响的,加上尿路感染较为隐匿,难以彻底治疗,对于尿路感染的预防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重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良好血糖控制:控制好血糖水平不仅是避免糖尿病病情加重的重要途径,也是避免出现尿路感染的关键。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要更高。实践操作中,要考虑年龄因素、身体因素、其他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对于血糖双向调节功能受损患者,要个性、灵活地选择血糖控制方法。②积极尿液培养和药敏实验:如果医院自身具备条件,可以按照药敏检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并且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保证治疗的整体效果,这样能够快速控制病情,缩短尿路感染的病程。目前由于缺少对于抗生素使用规范性的认知,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较快,因此,一旦获得了培养结果、药敏结果,就要及时对抗生素进行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一般要求采用联合、长程、多变、轮换、间歇等手段,个性化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③强化健康教育: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病原菌入侵,要通过科学的健康宣教、护理指导等工作,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

综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高,病情相对隐匿,治疗难度比较大。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地进行细菌学检验和生化检验,及时诊断,并且分析致病菌,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做好防治工作,能够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敏,谢菲,李晓峰,等.循证健康宣教模式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血糖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4):877-881.

[2] 李莹莹,柳晨,潘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1):187-190.

[3] 周泉腾,李骏,曾标龙.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11):62-64.

[4] 赵燕,刘剑丽,刘玫,等.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1(20):3457-3458.

[5] 冯萍,季亮,祁伟.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2):242-244,25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