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 赫鹏程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2022年1月—2022年12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干预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且取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该干预方式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家庭医生服务;2型糖尿病;常规干预;疗效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l onthe efficacy of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E Pengcheng
Beijing Huairou District Bohai Sea Township Hospital, Beijing 10140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l onthe efficacy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community.Methods: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routine intervention and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 intervention were applied respectively.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patients,and has obtained unanimous praise from patients.This intervention mode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Family doctor servic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outine intervention; Efficacy
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年龄增长、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应激等在内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等,大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中老年人群中。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这样的患者多数体形较为肥胖,起病也比较缓慢隐匿。多数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有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或者其他疾病就诊时意外发现,直至确诊时,糖尿病的病程可能都已经长达5~10年。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以稳定控制血糖,较少出现急慢性并发症,但有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会出现胰岛素严重缺乏,需要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如果在早期不能将血糖控制好,极易诱发心脑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等疾病。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作好详细全面的指导,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及重视程度,良好控制血糖,降低或延缓并发症出现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有研究表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对此展开探究,旨在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4.86±11.9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行常规干预:做好饮食、用药指导以及相关的疾病健康指导,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
1.2.2 研究组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1)健康宣教。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危险因素,为患者普及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自然进程、糖尿病的危害、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以及日常护理知识,最大程度提升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度,促使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2)心理干预。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久而久之会让患者产生厌烦抵触等不良的情绪。所以家庭医生要协同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多给予鼓励和精神支持,促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3)饮食指导。依据个体情况指导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以素食、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能量为主,并注意荤素、粗细均衡搭配,多食用新鲜果蔬,适宜增加高蛋白,只有合理膳食,才有助于控制体重及血糖。但仍需结合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进行个体化调节,给患者以适宜的饮食指导,既达到控制血糖稳定又能保证患者营养及口味需求。(4)运动指导。运动方式:根据患者不同身体情况选取适宜患者身体的运动方式,例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如果患者情况允许可以适当增加抗阻力训练,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5)皮下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方法指导。胰岛素注射部位一般是选择在腹部以及大腿外侧、上臂,最常用的是腹部。注射部位在脐5cm以外,一般是以脐周为圆心,五个手指五横指以外的部位,皮肤无红肿处进行局部注射,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40°,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局部消毒,调整好胰岛素的剂量后注射,注射后针头应在皮下停留至少6s,以确保胰岛素被完全注射入体内,为防止脂肪萎缩和脂肪增生,应在注射区域内轮换注射部位。口服药物指导包括明确告知患者不同种药物的服用时间、服用方法、服用剂量、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及处理措施等。(6)监测指导:至少每季度进行1次全天7次的血糖监测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高血糖人群及时掌握自身血糖水平的高低,还能够帮助患者明确当前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以便及时调整降糖方案[1]。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每个月进行1次空腹1次餐后的血糖检测,每月进行1次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测量,每季度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及足背动脉的检测,每半年进行1次尿常规检测,每年进行1次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视力及眼底以及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定期的指标监测有助于监测血糖的控制情况,更有利于监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临床指导患者服药及健康宣教具有深刻意义。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及满意度展开分析,分为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及满意度三项指标。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干预方式的满意度,满分为10分,统计出每组得分,然后计算出平均分,分值越高,表明该干预方式最佳,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提升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及满意度比较干预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已经呈现出增长趋势。我国成人中超过10%的人群患有糖尿病,这一比例在过去的20年翻了一番。此外,30%~50%的人群已经是糖尿病前期,而且儿童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有:第一,不良的生活习惯。除了暴饮暴食不运动之外,还有容易被忽视的熬夜。熬夜会导致皮质醇等升糖激素的升高,进而造成血糖的波动。第二,肥胖。60%~80%的2型糖尿病都是因为肥胖导致的,所以指导患者控制体重非常重要。第三,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所以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提前做好预防。2型糖尿病的危害较大,患者如果没有进行规范化治疗,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患病风险。因此,控制糖尿病的病情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自我监控力差,导致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属于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将患者作为服务工作的中心,可为患者及家庭成员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在应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时,会先对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及危险因素、治疗方式、饮食结构和运动等个人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评估,然后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运动指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和血糖监测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体化指导。通过普及糖尿病知识和饮食以及运动的意义,可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让患者意识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保障干预方案的实用性,让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干预外,深入到患者的家庭中,通过开展个体化及全流程的管理方式来帮助患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得出,干预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可以达到显著的疗效[2]。这是因为本研究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医疗服务模式深入患者家庭,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病情、治疗以及家庭护理情况,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指导及治疗健康计划[3]。有效提升了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能够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规范治疗,做到按时服用药物,合理膳食,适宜运动,以此改善了血糖水平。同时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不要因患病产生过于悲观的情绪,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恢复患者对未来健康的希望,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到全流程动态跟踪管理,以此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为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及延缓并发症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5],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艳琴,王佳乐,刘坤.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5):189-192.
[2] 司华东.家庭医生服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健康管理,2020(35):141-142.
[3] 郭祢来.家庭医生服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101.
[4] 李新海,陈立平,温庆良,等.家庭医生服务式健康教育干预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J].饮食保健,2020,7(25):258-259.
[5] 江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