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朱杰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胃痞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3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症状积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胃痞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在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疾病恢复。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胃痞病;临床效果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on gastric distension
ZHU Jie
Sh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Shidu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1024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distension.Methods:74 patients with gastric disten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with 37 case in each group.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reatment.The symptom scores,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ymptom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In clinical practice,adopting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o treat gastric distension has a definite clinical effect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and can improve various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hile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Gastric distension; Clinical effect
胃痞病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形成的腹部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这种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而胃脘部满闷不舒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个症状。胃痞病常表现为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西药作用是消除幽门螺杆菌,同时还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并且还可以提高胃肠动力。在中医理论上,当患者出现上腹部满闷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胃痞病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上,中药通过辨证施治、分方用药,往往取得比单纯西药更好的疗效。本次研究分析了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辨证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4例胃痞病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与参照组(37例)。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7:20;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2岁,中位(46.72±6.33)岁;治疗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23~61岁,中位(45.33±6.21)岁。所有患者都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排除精神不正常、认知障碍,或者是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比较两组上述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主要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片600mg/次,2次/d,早晚餐前30min服用。腹胀者加用吗丁啉10mg/次,3次/d,餐前30min服用;幽门螺旋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可给予阿莫西林1g/次,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连服1周,继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连服4周。
1.2.2治疗组 本组患者加服半夏泻心汤,组方半夏12g、黄芩8g、黄连6g、人参9g、干姜6g、炙甘草6g、红枣5颗。从病证中加减;胃中嘈杂吞酸加乌贼骨、吴茱萸;胃疼,以延胡索、白芍为主;如果是脾胃虚弱,可以用黄芪和肉桂来治疗。如果是肝气郁结,加香附、柴胡;如果是胃阴虚,可以用石斛、生地黄来治疗。出现胃出血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三七粉及地榆炭。1次/d,以水煎2次,取药液400mL,每日分服,4周。在治疗期间注意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辛辣的东西。治疗完毕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旋菌检查,并进行随访。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吃一些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的食物和药物,还要注意戒烟、戒酒等,以免引起疾病。要注意食物的卫生,不要吃得太多。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病,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3 观察指标 ①结合《中医内科学》,判定疗效:显效:在胃镜检查中,显示胃黏膜已经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有效:症状消失,或是已经改善,胃镜下的胃黏膜充血;无效: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②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溃疡、恶心呕吐和胃出血。③统计分析两组的症状积分,满分10分,分数越低,症状改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参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0%与81.08%,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症状积分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胃痞病是一种以上腹部隐痛、反酸、餐后饱胀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在中医看来,慢性胃炎也属于胃痞的范畴,主要是因为情绪失和、湿遏化热、脾不能运湿,导致中焦气机逆乱,脾不能上清,导致胃不能和降。胃为水谷之源,阳明为气血之源,故在中医上,以脾胃湿热为主[1]。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属于本虚标实,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补泻并施,强调理气和胃,祛除湿热,促进气机畅通,缓解胃痛、脘痞[2]。
胃痞病是一种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它会慢慢加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有情感上的内伤、饮食上的不当等。对于这种情况,西医可以通过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等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用药,而且西药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根据胃痞病的证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脾胃湿热,另一种是脾胃虚弱。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胃炎方面的疗效明显,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临床上进行了较多的讨论。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中的名言:“柴胡证已有五六日,有呕吐、发烧的,皆有柴胡汤证;再服其他药物,其病不愈,则再服柴胡汤。”这虽然是在下面,但并不是在逆行,而是在蒸腾中振作,但在热出汗时就会消失。如果心底发胀,疼痛,是胸闷的表现,用大陷心汤来治疗。但胀而不疼,是属于痞气的范畴,用柴胡来调和,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也说:“半夏泻心汤,可治疗呕吐,肠鸣。”这是很多医家都做过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经验。半夏泻心汤方对许多消化系统的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3]。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有胃痞病、食道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就像黄煌说的那样,“半夏泻心汤是专门用来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对于胃痞病有很好的疗效。”正如门纯德大师所说:“半夏泻心汤有科学的理论,在临床上,它不仅适用于少阳化痞,还适用于寒热交加、湿热内蕴、脾胃衰弱、升降失常所致的痞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升降不宁,虚热交杂,寒热交杂,导致胃脘郁闷、呕吐、泛酸、憋气、大便稀、肠鸣泄泻等症状。在临床上,只要把握好“呕、痞、利”的三大病机,辨证施治,总能取得满意的疗效[4]。
半夏泻心汤是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组成,大枣熬制而成,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剂。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方中重用半夏燥湿散结,和胃降逆,止恶心,作为全方的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苦泄通降,干姜温中有散,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益胃生津。诸药配伍,可使温、清、胃、升、降复常在。
半夏泻心汤具有“胃-肠-胃”的双重调控功能,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预防胃返流、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力、改善低氧耐受等功效。它可以通过调整大脑和胃部的植物神经分泌,来缓解胃溃疡的症状,并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5]。此外,在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中发现,人参具有保护胃黏膜的功效,黄连、黄芩可以有效地清除幽门螺杆菌,甘草中含有丰富的生胃酮,可以促进胃黏膜的再生,而干姜中的活性成分姜烯可以有效地抑制毒素对胃黏膜的损伤[6]。
半夏泻心汤在抑制炎症角度上也具有不错的效果,实现对胃痞病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在降低CRP、肿瘤坏死因子-α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的同时,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如果应用半夏泻心汤,对以肠鸣下利为疾病进行治疗时,一般以脾胃虚弱、气机逆乱为基础,可以对寒热错杂型的综合征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对胃痞病的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忠晶,李海啸.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2):93-96.
[2] 吴传超.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胃热证)效果探讨[J].基层中医药,2022,1(12):44-49.
[3] 叶志明,张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 1515-1516.
[4] 张肖营,徐立军.徐立军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0):1854-1858.
[5] 王阳,王萍,姜艾利,等.温艳东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病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8):1187-1189.
[6] 倪春燕,陈华.名老中医尚云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