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护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 蔡会 桑达文
【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护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试验组(48例,实行完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试验组疾病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炎症控制效果,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完全护理模式;耐多药肺结核;应用效果
The effect of complete nursing model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CAI Hui, SANG Dawen
Yanche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plete nursing mode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Methods:96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8 cases,using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8 cases,using complete nursing mode)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nursing,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 disease cognition level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plete nursing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flammatory contro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alleviat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and enhance nursing satisfaction,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omplete nursing mode;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Application effect
耐多药肺结核指的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结核病,且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1]。由于结核病耐药现象的出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结核病又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2]。现阶段,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控已然成为传染病防控的主要工作之一[3]。而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展开适宜的护理也能够大大降低疾病威胁性。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完全护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实践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探究,现将详细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9年8月—2021年8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33±3.23)岁]和试验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42±3.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即可继续完成后续研究。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已签下《知情同意书》(伦理号:202207101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体现为根据患者的现实护理需求展开护理。
1.2.2 试验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完全护理模式。(1)建立完全护理小组:医院应当完成完全护理小组的组建,并由护士长担任护理小组组长。护士长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为指导和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且对患者展开的护理服务应贯穿于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4]。(2)建立患者档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体检结果帮助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档案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用药名称等内容。(3)健康教育:耐多药肺结核这一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且易反复的特性。患者在病情反复发作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进而导致其依从性降低。所以,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4)心理护理:耐多药肺结核由于其传染性以及反复发作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其情绪势必会产生不良变化。护理人员应于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对其展开心理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注意以温和的语气、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合理评估其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心理干预方案。(5)用药指导:药物可实现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程推进的有效遏制[5]。因而,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用药指导,使其掌握科学的用药方式。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用药过程中应秉持适量、规律、联合的原则。同时也应向患者普及应用频率较高的抗结核药物的名称、时间、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6)饮食指导:耐多药肺结核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6]。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展开科学的饮食管理能够对其身体恢复起到积极意义。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告知患者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食用量,戒烟酒。(7)定期评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于每周定期对患者展开相关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若患者连续2次检查结果正常,则可将检查频率调整为1个月1次。若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的情况,则检查频率不变。(8)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使其明确按时用药、按时复查的必要性[7]。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85~100分表明非常满意;60~84分表明基本满意;0~59分表明不满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数值越低,则说明患者身体状况越好[8]。对病因及危害、遵医治疗重要性、注意事项、病情观察及随访四个方面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各维度0~2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对该方面的认知越高。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估依据,分析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数值越高,则说明患者负面情绪越剧烈[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试验组健康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 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3讨论
近些年,我国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已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给结核病流行及控制带来了困难。完全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手段,这一护理手段是对常规护理方式的创新与继承。完全护理模式起源于国外,且近些年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完全护理模式下可将患者的护理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院内治疗与院外恢复。在这一护理模式下,不仅强调对患者展开疾病护理,同时增加了定期评估、档案建立、心理干预等相关内容,进而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即组间对比有差异。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实施完全护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患者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定期评估、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既有效缓解了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又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其应用效果值得肯定[10]。心理护理运用了心理学知识与技术,紧紧围绕患者的合理需求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身心的愉悦性,有利于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应当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实践中更为广泛地运用完全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霞,朱莎莎,李彬霞,等.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149-150.
[2] 靳燕彩.延续性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 536-538.
[3] 强彩萍.护理干预肺结核合并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家有孕宝,2021,3(7):201.
[4] 王晓丽,邢春玲.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1,12(5):89.
[5] 黄秋燕.心理护理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22(33):241.
[6] 吴玲霞,孟荣,孟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5):101-103.
[7] 王翔燕.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0, 32(3):258.
[8] 黄嘉,杨薇,田沙沙.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0,44(6):1004-1005.
[9] 王婷婷.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56-257.
[10] 粟笑.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干预对贝达喹啉联合治疗下的耐多药肺结核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6):149-150.